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脫媒加劇 交行存款流失驚人

  • 發佈時間:2014-11-14 01:00: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行業的好日子可能真的到頭了。不僅是利潤增速下滑、資産品質惡化,且金融脫媒的趨勢,更加劇了銀行運營壓力。三季度,上市銀行存款大幅流失,其中交行的存款流失率最高,達5.93%。

  這些悲觀的數據也給上市銀行的股價帶來壓力。Wind的最新數據顯示,在16家上市銀行中,13家銀行的股價低於凈資産。其中,交行估值以0.758倍的市凈率指標墊底。

  交行存款流失比例三季度達5.93%

  隨著金融脫媒愈演愈烈,三季度,上市銀行存款大幅流失。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1萬億元,降幅達1.97%。其中,有13家銀行存款減少。在存款流失的上市銀行中,交行的存款流失比例驚人,三季度高達5.93%。

  如果單純以流失數額論,三季度,工行流失存款3883.68億元存款居首,其次是交行流失存款2593.74億元,再次是中信銀行流失存款1774.88億元。但是,考慮到各行的資金規模,存款流失比例最高的則為交行,三季度流失存款5.93%,工行的存款流失僅2.47%。

  對此,光大證券的研報表示,交行存款薄弱長期制約業務增長,並影響股價表現,仍待後期改善。“三季度存款下降大部分由公司定期存款導致,顯示出交行在業記憶體款競爭中有所弱勢,也有可能是二季度末衝時點所致。資産端,信貸和同業存放穩步增長,但買入返售和拆出資金有所收縮。因此,存款降而貸款增,導致貸存比繼續上行,9月末已達73.92%(6月末、上年末分別為72.37%、73.40%),逼近監管紅線,且有可能制約信貸增長。” 該研報稱。

  平安證券銀行業研究員勵雅敏認為,存款流失主要是因為9月出臺的存款偏離度管理辦法對超過3%以上的偏離度懲罰過於嚴厲,導致銀行在季末衝存款時點的衝動大大降低,“同時疊加非標資産增速放緩導致派生存款減少的影響,基礎存款增速同比明顯放緩”。

  此外,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也不容忽視,多家銀行在三季報中均提到了應對網際網路金融挑戰的措施。如平安銀行推出“橙子銀行”,並認為“既是本行順應網際網路趨勢發展與客戶金融需求和消費習慣變化的前瞻佈局,也是應對各種網際網路金融挑戰的創新之舉”。而交行則表示“積極應對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存款流失、客戶分流等挑戰”“著力吸引客戶,大力拓展儲蓄存款”。

  貸存比壓力整體大增 招行貼近75%紅線

  金融脫媒、存款流失,這些現象加劇了上市銀行的貸存比壓力,多家銀行已遊走在監管紅線邊緣。在16家上市銀行中,僅中國銀行1家的貸存比指標在三季度有所改善。

  整體而言,股份制銀行的貸存比普遍較高。Wind的數據顯示,貸存比前10高的銀行分別是,招行、交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建行、中行和華夏銀行,分別為74.89%、73.92%、73.86%、73.76%、73.61%、73.34%、73.03%、72.02%%、71.65%和70.24%,招行、交行等已逼近75%的監管紅線。與今年中期相比,貸存比指標上升最快的3家銀行是招行、北京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上漲了8.66個百分點、7.14個百分點和5.19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取消和調整貸存比的呼聲又起。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存款增速已明顯跟不上貸款增速。貸存比考核越來越難以符合以市場化為導向配置資源的原則,逐步取消是大勢所趨。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難改變追逐存款的行為。在這一監管政策下,銀行存款吸收難度增加,不排除階段性存款增速進一步放緩、負債成本難以有效下降,從而限制信貸投放能力的可能性。

  除了逐步取消貸存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建議監管層應同時從幾個方面予以轉變:一是提高資産流動性,即促進信貸資産證券化;二是提高負債方的穩定性,推進同業存單的發展,開拓直接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三是打破剛性兌付。目前理財市場上有著強烈的剛性兌付預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導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徵未能彰顯。

  凈息差觸底反彈 12家上市銀行回升

  雖然在監管看來,年初以來,企業融資成本在下降,但這一觀點在上市銀行的三季報中並未得到支援。

  Wind的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中12家的凈息差較年初回升。其中,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農行、民生銀行、建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工行和中行,分別回升了0.5841、0.5837、0.3312、0.2600、0.2200、0.1200、0.1200、0.0600、0.0377、0.0372、0.0324和0.0200個百分點。

  瑞銀證券分析師甘宗衛表示,根據三季報披露,三季度行業息差環比二季度上升3BP,主要原因來自於生息資産收益率的提升幅度要快於付息負債成本的上行以及銀行生息資産結構的變化。

  “按照目前的息差變化,全年上市銀行凈息差表現可能會好于我們之前的預計。原先,我們預計上市銀行2014年息差較2013年下降5至8個BP,但現在情況會有所好轉,料2014年上市銀行凈息差較2013年同比小幅收窄。”甘宗衛説。

  上市銀行的凈利差指標回升更快。三季度,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建行、農行、工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和中行的凈利差,分別回升1.1185、1.0405、0.7261、0.5305、0.4113、0.2900、0.2200、0.1136、0.1000、0.0815、0.0673、0.0448和0.0140個百分點。

  不過,交行、寧波銀行、招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指標並不樂觀。相較年初,交行、寧波銀行和招行的凈息差分別回落0.12、0.36和0.32個百分點,凈利差分別回落0.12、0.27和0.35個百分點。整體而言,16家上市銀行中,凈利差最低的交行為2.21%,凈息差最低的中行為2.26%。

  此前,在二季度的業績説明會上,交行行長彭純曾表示,未來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可能會有收窄的趨勢,但我們想把這個趨勢儘量放緩。他認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凈息差收窄是常態。

  4家銀行前三季度不良增幅超四成

  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0個季度反彈“雙升”。截至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累計達6046.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591億元增長31.7%。

  若和去年年末相比,除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準維持在去年年末的0.89%外,其他15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較去年年末均出現“雙升”。從前三季度的不良餘額增長來看,中信銀行、招行、浦發和興業銀行的增速均超過40%,分別為47.39%、46.86%、45.30%和43.01%。若和6月底比較,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民生、招行、平安和建行的三季度不良餘額季度環比增速達10%以上,其中,北京銀行環比增速達16.8%,中信銀行達16.6%。

  若從不良貸款率方面比較,較6月底,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了20個基點,為16家銀行中上升幅度最快,緊隨其後的招行和民生銀行,不良率分別上升了12個基點和11個基點。

  撥備覆蓋率的下降也印證了銀行的資産品質堪憂。在16家上市銀行中,撥備覆蓋率普遍下降。其中,北京銀行、興業銀行和招行撥備環比覆蓋率下降幅度較大,下降幅度分別達31%、24%和23%

  儘管各行並未充分披露,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此輪風險暴露中,一些鋼貿等特定行業以及小企業成為不良貸款高發地帶。交行在三季報中稱,“本行不良貸款有所增加,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是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對銀行信貸品質影響的集中體現,並非全局性的、系統性的問題。”

  一位中信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信銀行目前面臨較大壓力,不良貸款也主要集中在鋼貿貸款和小企業貸款領域。前者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和佛山地區,而後者主要集中在溫州、蘇州等地。“這些地區的分行行長都非常著急,壓力很大。”該人士説。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相對於大企業,小企業融資渠道更加單一,在還本付息的騰挪空間更加有限,因此在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違約。他也稱,在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在各個行業中的不同的大、中、小企業都存在風險暴露的可能,此前的中鋼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諸多業內人士警示,銀行資産風險的暴露可能才剛開始,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高登資本(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對記者説,現在銀行業面臨的不良資産的潛在風險可能是自商業銀行股改上市後最大的一次,且這不是單個銀行,而是整體系統性的風險,後期預計也會有更多政策落地來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