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時裝周與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1-14 00:32:2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之前的若干年,我們總是寄希望於設計師的商業化前景,我們期待著優秀設計師能夠一邊做衣服、一邊賣衣服,即設計得好又銷售得好。

  漸漸地,我們的思維模式開始變了。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了時尚基金、知道了投資集團,也知道了專業買手……如此商業運作帶來的效應是再聰明的設計師僅憑單打獨鬥都無法比擬的。

  一旦有了這樣的渠道,就意味著不用再去逼著我們的設計師搞“跨界”了,更意味著它是一場雙贏的碰撞。

  中國國際時裝周走到今天已經是第17個年頭,本屆時裝周上“DHUB設計匯”的出現,便是中國國際時裝周這個流行T臺的首次商業化嘗試,讓設計師與邀約而來的買手機構直接對接,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DHUB設計匯”,這種新商貿形態的平臺讓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功能進一步延伸,特別是噹噹網的介入又使獨立設計師的作品從線下走向線上、從小眾走向大眾。據統計,在“DHUB設計匯”亮相的4天中,專業觀眾已達8300多人次。

  産業與市場的結合是多層次的,設計師實現商業價值的平臺更是內涵豐富。儘管我們不用再給設計師的商業化運作施壓,但我們依然希望設計師的作品不要為設計而設計,不要忽視了實用價值。我們始終堅持“設計作品不僅要有觀賞性,能在門店銷售,重要的是可以穿到街上,有人讚賞。”此次“DHUB設計匯”幫助時裝周實現了設計師的商業的這種商業價值,這算是一個很“實際”的創舉。

  衣服一定是用來穿的,去觀看、去欣賞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應該體現在服裝的實際功能上——穿著功能。“DHUB設計匯”讓設計師的作品在走近專業買手的同時,也拉近了設計師與觀眾或者説消費者的距離,促進服裝設計的日常化,避免了設計師過分注重表演所呈現的藝術享受。它的實際意義就是讓設計師的作品更實用、更好穿。

  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始“接地氣”了,這是一種新常態的回歸。我們注意到,此次“DHUB設計匯”共有67家機構參加,涉及123位設計師及近百位院校設計新秀。其中,國內及港澳臺設計師有91位,國外設計師32位。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商業化”進程,産業上下游的對接、設計與市場的對接正在走向前臺。

  中國國際時裝周在悄悄地改變。除了模式的推陳出新,這改變還包括業界及國內外的認知度。據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的統計數據,本屆參加發佈的中外品牌和機構達89家,同比增長33%。參加發佈的內地及香港地區的品牌和機構有68家,分別來自北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新疆、香港、江蘇、山東、河北、湖北、內蒙古等12個省市和地區,覆蓋了從東部發達地區到西北快速發展的區域,體現了國內時尚産業發展的活力。與此同時,國外品牌和機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參與熱情,有來自義大利、丹麥、俄羅斯、英國、日本、南韓等6個國家的20家品牌和機構競相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蒸蒸日上,帶來的是國內各個省市時裝周的百花齊放。目前,大凡在近一兩年扯起時裝周大旗的就有近十個地區,許多地方的服博會也紛紛喊出會展功能轉型的口號,將“時裝周”高高托起。

  我們真的需要如此多的時裝周嗎?我們的時裝周在“百花齊放”上是否也該回歸一下新常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