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醫療快線服務品牌

  • 發佈時間:2014-11-13 08:53:2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航廣州醫院與廣東民航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醫療快線是廣東省唯一獲廣東省衛計委批復、由專門醫療機構開展轉運病人的項目,旨在為病患者提供本地及跨省市就診、轉院、回家等非急救轉運服務,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在全國範圍內首開先河。醫療快線運作一年來,完成了地面轉運任務超過3000單、航空轉運任務30單,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進行了5次跨國轉運。

  □本報記者 梁永軍 郭瑛

  10月27日深夜1時,廣東民航醫療快線醫護人員經過15個小時的海陸聯運,將患者陳先生安全送到廣東省人民醫院。

  據悉,陳先生患有尿毒症,病情危重,在海南三亞某醫院ICU搶救室救治10多天,病情不見好轉。家屬不願意放棄治療,希望將患者送到廣州救治。陳先生家屬通過媒體了解到廣東民航醫療快線專業的醫療轉運服務後,撥通了醫療快線24小時熱線電話。醫療快線接到請求後,立即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本著安全並節省費用的原則制訂了海陸轉運方案。

  據全程負責護送陳先生的劉醫生介紹:患者全程需要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通氣、心電監護、微泵滴注等。不僅如此,海南到廣州距離900多公里,途中還要跨越瓊州海峽,對危重患者轉運是一種考驗。為此,醫護人員在救護車上配備了呼吸機、心電血氧血壓監護儀、吸痰機、除顫儀、微量泵、血糖儀以及各種急救藥品,為患者打造了移動ICU。經過15個小時的海陸聯運,陳先生被順利送到廣東省人民醫院。

  民航醫療快線應運而生

  據了解,廣州市本地醫院急救車輛運力不足,正規救護車也無力提供外地轉運病人服務。目前,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全國各省市都沒有專業化公司提供非急救轉運病人服務,市場基本被黑救護車所壟斷。如何有效建立一個安全、高效、便捷、規範化管理的非急救病人轉運系統,成為了必須解決的迫切問題。

  民航廣州醫院憑藉自身的綜合優勢,在眾多申辦醫院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于2013年8月8日取得了廣東省唯一的非急救醫療轉運試點資格。據廣東民航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民航廣州醫院黨委書記李文華介紹,廣東民航健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航健投公司”)是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的,致力於以專業化平臺打造醫療快線立體轉運品牌。

  李文華説,廣東省國資委和省機場集團高度重視,已將醫療快線項目作為廣東省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批、第一個項目大力推進。預計明年初,粵航健投公司將聯合民航醫院和4家民營企業合資成立“廣東民航醫療快線有限公司”,並由該公司負責醫療快線的業務拓展、組織協調、具體實施等工作,以“一切為了您的健康而運轉”為宗旨,打造“醫療快線”立體轉運品牌。目前,在試點一年後,醫療快線制定的一系列服務標準已得到廣東省衛計委的認可,將作為廣東省新的行業標準進行發佈。

  提供無縫隙醫療轉運服務

  自運作一年多以來,醫療快線根據病患者的需求,轉送救護車走遍了21個省(市、自治區),並多次成功實施跨國轉運。“由於我院有多年從事航空非急救轉運的豐富工作經驗,其高標準的人員、車輛、設備、藥品配備以及嚴謹科學的工作流程、高端的服務標準,完全能滿足市場的服務需求。” 粵航健投公司醫療快線部部長元暉説。醫療快線部的目標是要提供從出發地醫院病床到目的地醫院病床的全程無縫隙醫療救護(bed to bed)服務。

  在接到病患者醫療轉運的需求後,醫療快線將有一整套流程服務:評估病情,是否適合航空轉運,安排相關專業的轉運團隊;準備相關資料,包括醫療診斷證明、各種同意書、醫療藥品、物品、設備清單等;向航空公司提出特殊旅客(擔架位)乘機申請、購買特殊旅客機票;聯繫出發地、目的地機場的地面醫療轉運;與目的地、出發地機場相關部門溝通,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特殊旅客登機;在各項工作準備完成後,做好轉運途中的各項應急預案,實施轉運。

  8月14日21時,一場跨國空地聯動轉運在南航CZ3034航班上展開:在飛機起飛20分鐘後,病童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隨行醫護人員判斷為心力衰竭,馬上對其進行靜脈推注強心藥物。機組為病童緊急提供氧氣面罩,機長聯繫塔臺,要求讓出空中生命通道,使航班儘快抵達廣州。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航班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此時,醫療快線的救護車已等候在停機坪上。8月15日深夜1時15分,病童被安全送到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快線的專業醫療團隊和先進醫療設備,讓危重病童達成了到廣州接受更好治療的心願。這也是醫療快線首次成功實施跨國航空陸地轉運危重病人。

  記者了解到,這場跨國空轉机運在南航CZ3034航班的公務艙內完成,家屬為此支付了將近2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機票費用、保險費用、地面服務費用、醫護人員差旅費以及陪護費等。在此之前,7月26日,醫療快線派出專業醫療團隊,將由於車禍導致頸椎骨折的梁先生,通過航空擔架的轉運方式,順利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護送回廣州接受治療。由於梁先生需要以航空擔架的方式轉運,因此,家屬買下的9個經濟艙連排座位被改造成擔架病床,費用為8萬元左右。

  “如果家屬沒有要求包機,我們都是與航空公司合作的,選擇時間最合適、飛行時間最短的航班,然後向航空公司提交病人病情報告,由航空公司的航衛部門和運控部門評估是否承運。”元暉告訴記者,與動輒三五十萬元的醫療包機轉運相比,醫療快線採用與航空公司合作的轉運方式要實惠得多。

  亟須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民航醫療快線在廣東省是唯一由醫療機構承擔非急救醫療轉運的機構,在國內尚屬首家,運作一年來未發生醫療安全、糾紛和車輛安全事故。通過回訪了解到,患者或家屬對醫療快線的服務表示滿意。

  然而,因為是首家,在運作一年的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亟須解決。特殊旅客擔架位申請難。特殊旅客會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及人力、物力成本,特殊旅客的病情變化對航班的正常運作有潛在的影響。比如特殊旅客因病情變化,有可能需要緊急迫降,從而引起航班延誤等,並且並非所有機場都具備航空擔架組裝及拆卸的資質。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多由公司高層之間溝通解決。從長遠來看,需要形成一個規範化流程來滿足特殊旅客的航空轉運需求。

  另外,航空轉運用氧問題也要解決。目前,國內航班較難申請到滿足醫療需求的航空用氧,而航空轉運的心衰、肺功能差的患者需要氧氣以保證轉運途中的安全。當前,不少需要用氧的患者因為沒能提供氧氣而無法轉運。解決了這些問題,醫療快線才能更好地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