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者:中國特色商會關乎新常態下的國家治理

  • 發佈時間:2014-11-12 21:4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華東師大教授林拓12日在此間表示,中國民營企業正深受融資困難、擔保鏈危機等難局困擾。中國的商會肩負著支撐民企的發展使命。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亦指出,現代商會的建設與發展都關乎國家治理。

  林拓表示,中國特色商會正在積極推動企業健康成長與價值理性成長相互促進、企業文化厚度與精神境界高度相互塑造,催化新的精神共同體的形成。

  12日,由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特色商會高峰論壇在華東師大舉行。本屆論壇探討“商會建設與社會治理”問題。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華東師大林拓作主題演講。

  林拓在其名為《面向新常態的中國特色商會:市場活力與國家能力》的主題演講中,聚焦在面向新常態的中國特色商會如何激發市場活力和助推國家的能力。他認為,中國民營企業正深受融資困難、擔保鏈危機等難局困擾,一定意義上,民企的難局正是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的前夜,迫切需要融資擔保的包容性發展、信用體系的集體型構建、轉型升級的組織化引導。

  他指出,中國商會肩負著支撐民企的發展使命,目前呈現三個重要動向:首先,中國商會從以往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為主的組織形式,衍生出國際商會、行業商會、異地商會、樓宇商會、園區商會等,近年又産生新的商會聯盟、協會聯盟;其次,商會組織呈現井噴式增長。據統計,與2006年相比,僅全國工商聯商會數量就增長了60%以上,異地商會數量更增長超過400%;此外,商會對企業及經濟發展作用突顯,與2010年相比,每萬家企業擁有商會數量增長超過45%。

  林拓説,在新常態下,以工商聯為主幹的中國特色商會體系正在悄然形成,日益成為聯接中央、地方或基層政府與全國、區域或基層市場關係的重要樞紐,也將成為中國邁向經濟新常態的戰略支撐。他表示,中國特色商會正在積極推動企業健康成長與價值理性成長相互促進、企業文化厚度與精神境界高度相互塑造,催化新的精神共同體的形成。林拓指出,中國特色商會正在通過法律幫扶、法務代理、法規自律等,促進“法治鏈”的構建,正日益成為國家能力現代化的隱性支撐,將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協助力量。

  兩年前,上海市工商聯、華東師大、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共同創建了中國首個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曹文澤表示,兩年來,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先後承擔了全國工商聯、上海市委統戰部、上海市工商聯等項目近20項,有關成果獲得中央統戰部“全國統戰理論創新成果獎”、上海市委統戰部“統戰理論優秀成果獎”等多個獎項,並成功舉辦兩屆“中國特色商會高峰論壇”。曹文澤説,由政府、社會組織、高校等聯合成立商會研究中心,既是學術研究體制機制的協同創新,也是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探索。

  來自復旦大學林尚立教授作《現代商會建設關乎國家治理》的演講。林尚立認為,不論從維護國家政權穩定的政治治理層面來看,還是從市場經濟組織和社會治理層面來看,抑或從全球化條件下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層面來看,現代商會的建設與發展都關乎國家治理,其價值和意義,既是現實的,也是長遠的。這位學者説,中國的現代商會應承載若干功能:服務企業發展、維護企業正當權益;建構行業與地域秩序,規範市場運作;集聚人才,團結企業家;發揮經濟力量服務國家與社會,參與社會與國家治理;凝練或建構中國企業家精神與商會文化;六是幫助企業走出去,提高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軟實力。

  據悉,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上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趙福禧,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曹文澤,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季曉東以及江蘇、浙江、甘肅等省民營經濟研究會負責人等出席論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