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飛船爆掉了商業航太

  • 發佈時間:2014-11-12 16:30: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續的事故讓人們對商業太空項目充滿懷疑,但各國發展航太産業的步伐並不會因此放緩。

  如果用"跌宕起伏"來形容冷戰後的美國航太産業,那麼在2014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它可以説是跌入了谷底。

  10月28日晚6點,美國弗吉尼亞州,瓦勒普斯島發射場內。搭載天鵝座無人貨運飛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的安塔瑞斯火箭點火升空後,僅6秒便發生爆炸。頃刻間,價值2億美元的飛船灰飛煙滅,承擔這次發射任務的美國私營企業軌道科學公司,也因此陷入巨大麻煩。

  人們還沒有從這次重挫中恢復,悲劇就再次於美國加州的荒漠上演。

  10月31日,維珍銀河公司為太空遊而打造的"太空船二號"在進行載人測試時,在數萬英尺高空脫離運載噴氣飛機後發生爆炸。最終墜毀於加州洛杉磯西北的莫哈韋沙漠地帶,駕駛"太空船二號"的2名飛行員中,有1名當場死亡。

  事發後,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爵士表示了"震驚和悲痛",但他堅稱將繼續其太空旅行計劃。

  4天2起事故,太空仿佛關門謝客,一時拒絕了好奇者的拜訪。

  太空探索一直就是高風險的代名詞。耗資大,風險高,人類每次進入太空都要支付"天價"的過路費。

  從損失巨大的兩起飛船爆炸,到日常的空間探索器失聯,以及哈勃望遠鏡的"近視眼"等等事件的發生,都拷問著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投入産出。

  失敗指向:廉價外包

  太空探索歷來是國家層面的競爭,但在美國,私營公司參與的商業航太一度發展迅速。

  面對冷戰後日益縮減的預算,加之龐大的空間站維護任務,以及複雜的深空探索目標,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後,在2010年廢除了布希政府雄心勃勃的"星座計劃",不再花精力於"重返月球",而是專注于太空探測新技術研發和支援商業太空飛行,計劃在本世紀20和30年代派遣航太員登陸小行星和火星的新太空計劃。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航太局將地面與空間站之間的運輸任務交給私營企業承擔,就是為了把精力集中到深空探測上。

  當然,由於美國航太界對小行星和火星登陸項目的可行性始終存在爭議,不排除一旦民主黨政府在2016年的大選中下臺,新政府或再次推翻奧巴馬太空計劃的可能性。

  但這並不影響近幾年美國私營航太領域迎來大機遇。

  隨著美國最後一艘太空梭退役,NASA將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航太業務外包,其中貨運業務簽給了國內兩傢俬營企業--軌道科學公司和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前者以19億美元的價錢承載8次貨運飛行,後者的合同則是16億美元12次太空補給。

  航太商業化的目的本是節省預算。為爭奪政府訂單,私營企業就必須拿出低投入、高回報的方案,以壓倒競爭者。如SpaceX的"獵鷹"火箭發射成本僅需過去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

  但顯然,大量的成本壓縮,勢必提高風險系數。

  據了解,美國商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使用"攢火箭"的方式,採用了歐洲泰利斯公司、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的部件和俄羅斯的發動機,這可能為事故的爆發埋下了品質隱患。

  多家美國媒體認為,問題出在俄羅斯提供的NK-33發動機上,並表示爆炸的火箭是一種基於美俄兩國技術的"低成本火箭",其使用的發動機是蘇聯解體後初期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

  對於採購這種火箭進行飛行任務,軌道科學公司的競爭對手SpaceX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曾有過極為嚴厲的指責。馬斯克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創始人。在本次安塔瑞斯火箭發射爆炸後,美媒體挖出了馬斯克在2012年一次專訪中的吐槽,他説軌道科學公司的火箭"就像一個笑話",因為安塔瑞斯號火箭引擎實際上是改造和翻新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蘇聯産品。

  "我的意思不是説他們的設計是六十年代的,而是這完全就是個六十年代的産品,不知道在西伯利亞哪個旮旯組裝的。"埃隆·馬斯克當時如此説。

  對於美媒和馬斯克的指控,火箭發動機的俄羅斯製造商回應説,他們的産品品質沒有問題,問題恐出在被不當改造上。"由於尚未得到事故細節,目前我們還無法談及火箭本身的製造細節和火箭各子系統協同的情況,因為這是美國專家的領域。"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發言人説。

  有意思的是,目前,NASA已經決定把在這次爆炸中毀掉的貨物,重新發訂單給SpaceX,讓該公司這個月再發射一次。如果這一次發射再出現意外,美國私營航太産業或許將直接墜入深淵。

  航太商業化大勢所趨

  不管怎樣,經過NASA數十年的積累,以及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航太基礎技術的擴散,航太開發對於普通商業公司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方向。

  在此之前,美國太空飛行商業化的進程醞釀已久。早在1984年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就簽署了《商業太空發射法案》允許政府給私營企業支付報酬,讓後者提供地外貨運發射服務。

  在此之前,美國所有的太空發射都由NASA一家壟斷。1990年的《發射服務購買法案》更是為航太私營領域的騰飛鋪平了道路:直接要求NASA得向商業公司購買發射服務。

  1991年,軌道科學公司和NASA簽下了價值8000萬美元的訂單,用該公司的"飛馬座"火箭--也是第一枚由私營企業打造的太空發射火箭為NASA發射小型貨物上近地軌道。

  而在商業化推廣的同時,美國也在撤銷耗資龐大的太空機器。

  2011年NASA徹底停掉了太空梭的發射任務。2004年時,小布希總統曾決定到2015年終止國際空間站項目。但新的預算案則提出把它延長到了2016年--這一年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合作到期,之後甚至還有可能再延長4年到2020年。

  然而,外界對於航太商業化也有反對之聲,首當其衝的便是NASA前任局長格裏芬,老局長表示商業載人航太還不成熟,並且認為奧巴馬斷送NASA經營數十年的載人航太能力,轉向商業載人航太項目的做法是愚蠢的。

  另外,老局長手中還持有一根大棒,就是失業問題。

  2008年6月24日,時任NASA局長格裏芬在一次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説,太空梭退役將造成超過6000人失業。在聽證會舉行前夜,大約有1000人集會,強烈譴責太空梭退役對當地就業所造成的影響,並且極力要求延長太空梭的服役時間。

  但美國航太商業化已是大勢所趨,並且步伐很大。2014年9月NASA與波音和SpaceX簽訂了一筆遠超預期的大合同,總價值高達68億美元。今後,一旦兩家公司的飛船通過NASA的檢測,每家公司最多可以安排6架飛船前往宇宙空間站。

  NASA希望借此加大政府對私人企業的投資,以激發商業航太工業的發展。

  NASA的官員説,除了NASA外,其他國家政府、科學家和超級富翁們也可以通過購買飛船票飛往太空。記者 李庭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