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該給物流企業減減負了

  • 發佈時間:2014-11-12 09:31: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發佈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2萬億元,同比增長9.3%,佔GDP的比重為18.0%,不僅高於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也明顯高於經濟發展水準相近的印度、巴西等金磚國家。 統計顯示,物流成本佔成品最終成本的比例,發達國家一般為10%至15%,發展中國家為15%至25%。而對我國製造商而言,這一比例則高達30%至40%。與此同時,物流企業收入增速低於全社會物流費用增速,物流企業盈利能力偏低。顯然,高企的物流成本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

  當前,我國經濟轉型處於關鍵時期,需要發揮內需作為發展主引擎的拉動作用。物流業稅負偏重、成本過高,不僅拖累了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導致社會資源週轉慢、環節多、費用高,不利於我國擴內需戰略的實施。從企業生産和居民消費的角度看,中間環節成本的上升,既攤薄了製造業産品利潤,又推高了最終消費端價格,必須通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為物流企業和産品減負。根據測算,我國若能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物流成本,就會産生近3000億元的國民經濟效益。

  一方面,我國物流成本較高與我國目前物流設施“硬體”不足有關,也與企業生産和管理理唸有關。對於前者,我國的物流設施仍然無法做到“貨暢其流”,比如每人平均鐵路貨運里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各類交通路網建設仍然十分必要。對於後者,突出表現在企業物流自營比重高、專業外包比例偏低。我國企業由於理念和管理模式等原因,習慣性“大而全”、“小而全”,物流業務仍以自營為主,企業物流外包量僅相當於西方國家的一半。應積極借鑒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物流管理理念,發展專業物流以降低成本。比如美國作為現代物流發源地,強調物流中央化管理模式,突破按部門分管的體制,從整體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其國內企業物流外包業務量佔比約7成以上。

  另一方面,我國市場流通中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也推高了物流行業成本。理想的現代物流模式,是讓物流資源全部納入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在這一過程中,物流企業在選擇公路、鐵路、海運、空運、港口等方面應該能做到自由選擇、無縫連接,以此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但由於上述資源在我國管理上隸屬不同部門,相互之間往往是分割的,導致物流之間銜接差,運轉效率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為了規避銜接成本,選擇單一途徑如公路運輸。雖然對於企業而言,這種做法是理性的,但從國民經濟發展整體來説卻並不經濟。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國企業和産品的競爭力,也有利於我國擴大內需戰略的全面實施。應通過加快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科學合理地規劃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統,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路購物等發展,充分激發物流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