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資攻防互換成零售業新主線
- 發佈時間:2014-11-11 11:30:43 來源:濟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樂購在江蘇、安徽等地陸續有門店關閉後,入駐山東的6家樂購也已確定將關閉或改為華潤萬家。作為外資零售巨頭代表的樂購為何節節敗退、難在中國紮根?外資零售巨頭相繼凋零
作為一家有將近百年曆史的英國最大連鎖零售巨頭,TESCO樂購全球年銷售額超1000億美元,在全球14個國家擁有超過4300家門店。在如此顯赫的經營背景之下,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樂購卻一直未有
取得亮麗成績。
除了樂購中國,其他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如歐尚、麥德龍、卜蜂蓮花、百佳等均有並購傳聞傳出。單是在濟南,伊勢丹、易初蓮花、百盛就在短短幾年內相繼“凋零”。“可見,當初來勢洶洶的外資零售巨頭正轉攻為守,甚至轉攻為撤。”濟南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徵説。
根據WTO協定,2002年之後,中國開始鼓勵外資零售業進入,2004年允許外資零售業獨資。在濟南,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沃爾瑪、家樂福先後落戶。2009年10月,樂購在濟南開設的第一家店濟南東二環店,全球排名前三的零售巨頭在濟南聚齊。但沃爾瑪頻曝“狐狸肉”等事件、樂購在濟幾年也一直冷冷清清。內資外資角色攻防互換
“外企有先發優勢,但受政策影響大,對當地消費習慣的研究都會制約著其發展;本土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成長後,也具備了強大的採購能力。”一位濟南百貨業人
士舉例介紹説,以濟南華聯為代表的本土超市,便在今年上半年國內主要零售企業關閉158家門店的殘酷形勢下,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2%。
對於零售業競爭局面的變化,王徵認為,經過多年的內外資零售商共存共舞,零售業同質化愈發明顯,當初外資巨頭的長處也已被本土企業學為己用。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零售賣場面臨著租金、人工及管理費用的每年輪番暴漲,零售業利潤率不斷下滑成為必然趨勢。本土零售巨頭憑藉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及強大的周邊物業資源整合能力,在經營成本上往往比外資零售巨頭更佔優勢。“但本土零售企業也不能沾沾自喜,只有結合濟南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發展策略,才能真正在內外資零售業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王徵説。(本報記者 焦小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