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美興起“拒買族” 最強“剁手黨”一年內不購物

  • 發佈時間:2014-11-11 09: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希怡  責任編輯:羅伯特

  想像一下,一年之內除了食物、藥品等生活必需品,你不再購買任何新的東西,不上購物網站,不逛商場,對打折優惠不為所動……你能做得到嗎?

  近年來,“拒買族”開始在歐美逆流而上,他們主張理性購物,減少浪費,不讓氾濫的物質掩蓋生活的本質。在澳大利亞有一位單身母親,已經將近一年未購買除必需品外的任何新物品,可謂“剁手黨”的成功典範。

  趨勢:借、交換或廢物利用

  薩什·米妮現年28歲,是澳大利亞西南部一名單身母親,有一個兩歲的女兒。她從今年1月下決心除必需品外任何新的東西,迄今為止一直沒有“破戒”。

  “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米妮説:“我曾在印尼一個偏僻的農村生活了三年,在那裏,我沒有買過任何東西。但一回到澳大利亞,我又很快地被捲入購物浪潮……”後來,米妮意識到自己過分沉迷購物,甚至有點上癮。而買的東西越多,她反而越覺得空虛。

  決心開始一年不購物的挑戰後,從今年至今,米妮沒有買過任何一件新衣服、新鞋子、家居用品或者護膚品。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這似乎簡直不可思議。但是,米妮實現了這個目標。對於需要用的東西,如果有能力,她會嘗試自己製作;如果沒有能力但又真的有需要,她會通過借、交換或者廢物利用等方式獲得。

  溯源:物質不是快樂之源

  米妮表示,一年不購物,不只是像一些人所理解的為了省錢那麼簡單。“這和想省錢沒什麼關係。金錢對於每個人的作用都不同,它可以給我們去做一些很棒的事的自由,但金錢不是幸福的源泉。”

  米妮表示,她希望能夠教育女兒明白一個道理:物質不是快樂的源泉。而要讓女兒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她自己必須身體力行。

  對於米妮的堅持,她身邊的人有些人表示驚訝和佩服,“你真厲害!但我恐怕不行。”也有人覺得不快,覺得米妮是在批評他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評判別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是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它能夠啟發到一些人去改變他們的生活,那很好;如果不能,那也沒問題。”米妮説。

  米妮承認,她偶爾還會有購物衝動。“有一次我真的很想買一件新T恤。我甚至已經跑到商店裏,但後來我想起了自己為何要設一年不購物的目標。於是我對自己説,如果這一年過後我還想買這件衣服,那麼我再買。”

  新潮:西方興起“拒買族”

  米妮的嘗試並不是空前的。早在2006年,美國舊金山就有10個互相認識的朋友,因為受夠了消費至上的生活方式,以及為了促進環保,決定一起接受一年不購物的挑戰。他們將此舉命名為“簡潔行動”。

  隨著“簡潔行動”的影響力漸漸擴大,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這一行動開始在歐美國家掀起了理性消費、拒絕浪費的潮流,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響應。很多人開始希望擺脫對物質的依賴,重新尋找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快樂之源。

  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位名叫凱蒂·斯坦利的44歲母親甚至實現了連續5年沒有買新東西的創舉,其間還掉了此前拖欠的2萬美元的信用卡債。

  有人將“拒買族”視作特權階層的矯情。對此,米妮反駁道:“我們確實享有‘特權’,物質應有盡有,很多人哭窮是因為他們把錢都花在買沒用的東西上。窮人確實無權利選擇買還是不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嘗試沒有意義。”

  一年不購物

  基本規則

  1. 不買新衣服、鞋子和佩飾,“除非真的很需要,沒有其他東西可取代”。

  2. 不買新玩具。“我們自己做玩具,跟別人交換玩具,或者到社區遊樂中心”。

  3. 不買零食。“我們在家自己做點零食和小點心。”

  4. 不買新的洗護用品和化粧品。“我用完現有的護膚和化粧品後,要麼不用,必須用的話嘗試自己製作。”

  5. 不買新的居家用品,可以和朋友交換,或者廢物利用。

  6. 允許醫藥、旅行方面的消費。

  記者觀察

  “買買買”的迷思

  隨著一年一度的網路打折促銷活動臨近,一眾網購粉紛紛摩拳擦掌,蓄勢待發,心中只有三個字:“買買買”。但不少人事後會發現自己其實買了一大堆並不實用的東西,費時費力又費錢。有人甚至痛定思痛,自嘲再買就剁手,被網友戲稱為“剁手黨”。

  如今,很多東西唾手可得,很多人反而覺得喜悅和滿足感越來越少、越來越短。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也是歐美出現“拒買”呼聲的社會背景。

  一年不購物,在我看來有點極端。但這個嘗試的最大意義是它能令人反思:我們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我們的快樂之源是否來自購物?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消費觀千差萬別,並不是一定要一致。只不過,把視線暫時從購物網站移開,認真想想這些問題,對誰都有益無害。 (王希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