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闊的田野奔跑著中國農機

  • 發佈時間:2014-11-11 05:20: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雖然我國農業已從人力、畜力為主進入了機械作業為主的階段,但農機化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對此,在《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十週年之際,記者採訪了有關業內人士。

  10年前的11月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 此後我國農機化發展迎來了黃金十年,農機化水準從34%提高到61%,農機工業總産值從854億元增加到3571億元。目前,我國農機産業集群初步形成,主要農機産品已能滿足國內市場90%以上的需要。

  中國農機市場不但沒有被洋品牌壟斷,而且逐步培養出一批競爭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

  “我們在産品研發和製造上持續加大投入,逐步實現了發動機、變速箱、前後橋等核心零部件自己製造,累計投入資金50億元重點研發高端産品,産出大中型拖拉機和收穫機械産品近100萬台。”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長王桂民説。

  在擁有我國最先進農機裝備的黑龍江農墾,種田人享受到了農機帶來的輕鬆便利。友誼農場職工楊傳偉,去年買了約翰迪爾S670型玉米收穫機。該收穫機有400馬力,可以直接收穫玉米粒,每小時可收穫3公頃,還配了車載冰箱和GPS系統,售價達290萬元。買農機,老楊享受了40萬元的購置補貼,收穫每公頃玉米能賺到1000元的機收費。

  農業發達國家農民購買農機主要是自用。而我國農民戶均耕地只有7.6畝,在中東部地區,戶均土地更少。機械化大生産與農戶小地塊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跨區作業的發展為這一問題找到了答案。

  江蘇溧陽海斌農機合作社的作業範圍覆蓋當地16個村的6萬多畝農田,並由原先單一的機耕作業擴大到現在的耕種收、烘乾、加工全程農機作業。目前,全國農機合作社超過170萬個,每年完成全國三分之二的農機作業面積。

  不過,並非所有農民都能用上適宜的農機。就地區而言,目前全國只有9個省的機械化水準在70%以上,還有4個省市低於40%,貴州則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糧中小麥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甘蔗主産區、棉花産區、油菜産區機械化提高比較緩慢,經濟作物機械化許多環節還是空白。烘乾、高效植保、初加工環節機械化也剛起步。

  機械化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尤為突出

  “山區農民不易,也希望能和平原地區一樣用上可心的農業機械。”在全國丘陵山區農機化交流會上,陜西洛川果農陳興順説,在報紙上看到,山東果農在打藥、施肥等方面都實現了機械化。“我對果園智慧噴藥機械很感興趣,如果機器確實好用,我也準備買。”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一輩子從事農機科研,他説,目前我國農業裝備技術還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適應農業規模化生産的高效率、多功能、精準化農機裝備還比較缺乏。

  當前,雖然我國農機裝備數量大幅度增加,但低檔機具比例大,農機運用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

  雖然農機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有了較快發展,但整體組織化程度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農機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亟待提高。雖然農機工業産值居世界第一,但自主創新能力弱,科技含量高的新産品供給不足,有些關鍵機具和核心部件的對外依存度高。

  王桂民説,目前國內農機産品以中低端為主,依靠企業自主開發難以在短期內獲得突破。建議國家將農業機械自主化工程列為重大專項,給予專項資金支援。重點支援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支援自主品牌農機企業提高高端産品開發和産業化能力,支援有能力的自主品牌農機企業實施海外並購。

  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李偉國認為,促進農機化發展,要確保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買得起”就是要落實好財政補貼政策,要引導企業重點研製生産符合農民購買力的先進適用機械;“用得好”就是要解決好農機使用的可靠性、適應性和安全性問題,通過安全檢測和技術推廣培訓讓農民安全放心使用農機;“有效益”就是要培育作業市場,壯大市場主體,必要時輔以燃油補貼和作業補貼,提高農機具利用率和使用者的經濟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