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州樓市限購令取消後離婚人數三個月“三連降”

  • 發佈時間:2014-11-10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磊蔡君彥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最近離婚的明顯少了。”幾位常年在婚姻登記部門辦證窗口工作的一線人員,如此描述最近三個月感受到的變化。工作人員更直觀的感受是,和和氣氣甚至有説有笑辦離婚、離罷直接讓開“單身證明”用於購房的“假離婚”少了,變化背後,應該和8月9日鄭州市取消房屋限購政策有關。而大家難忘的2013年3月那場國內多個城市出現的“離婚潮”,也是在新“國五條”發佈後。當年,鄭州市3月份離婚量增至3111對,約是2月離婚量的兩倍。

  一雙雙見證老百姓聚散離合的眼睛,通過辦證大廳的場景變化和匯總出的數據起伏,感受著樓市“風向標”和婚姻“晴雨錶”之間的微妙變化。

  □記者王磊蔡君彥

  取消限購後,鄭州離婚人數三個月三連降

  時隔一年多,金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馮女士仍對2013年3月的“離婚潮”記憶猶新,相比之下,她覺得最近三個月離婚的少了,“通常一天辦二三十對”。

  數據顯示,該區離婚人數三個月“三連降”,8月為490對,9月為446對,10月為404對。同樣,中原區近來的離婚量也減勢明顯。

  鄭州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相關數據顯示,鄭州市9月、10月的離婚量比8月減少,和2013年同期相比也少了。

  在工作人員看來,變化背後和8月9日鄭州市取消房屋限購政策有關。

  “確切地説,取消限購後,為買房辦‘假離婚’的少了。”馮女士感慨,一些“假離婚”者並不隱瞞為買房辦離婚的初衷,辦罷手續立馬催工作人員出具“單身證明”,用途註明為了買房。當這類“假離婚”減少,離婚者中傷感指數高甚至火藥味十足的比例隨之上升。工作人員説,感情破裂離婚的,大都陰沉著臉、紅著眼睛甚至爭吵動手。

  樓市與婚姻有多少“牽扯”?

  大河報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每次房産新政出臺後,房産銷量明顯受影響的同時,離婚量也隨之變化,具體數字參考上面圖表。

  2011年3月初,鄭州出臺“限購令”,當月鄭州賣了3460套房子,與此同時,3月份前往婚姻登記部門辦離婚的人數明顯增加。

  2013年2月底,新“國五條”重磅出擊:二套房貸首付款及利率或將提高,二手房交易個稅按20%徵收。當年3月,鄭州市區商品住宅銷量迎來高峰,而當月離婚人數比前一個月增加1505對。

  2014年8月9日,鄭州市房管局發微網志宣佈取消限購。當月,鄭州市區商品住宅銷量狂漲,而離婚人數呈下降趨勢。

  婚姻登記部門工作人員稱,離婚量增加的節點,除了長假前後、高考後等特殊時段外,樓市政策的“風吹草動”也會引發連鎖反應,政策收緊時,離婚量容易增多,相反,政策一放鬆,離婚量會變少。

  專家分析

  限購、限貸等行政干預手段應逐漸退出

  對於一部分夫婦為購房選擇“假離婚”的做法,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明鎖表示,“假離婚”存在風險,不該提倡。應該促使政府相關部門反思,把老百姓的實際需求等多種因素都考慮到,既能有效地遏制房價,又盡可能地滿足老百姓的正常需求,少些政策性的疏漏。

  實際上,國家房産政策“綁架”婚姻和戶籍,也在房産界引起反思。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一位副局長説,2013年3月新“國五條”出臺後,大量手持嶄新離婚證明的中年人,擁到房管局辦事大廳,只為買房。“希望今後政府部門少一些行政干預,讓市場回歸常態。”

  國家房産政策,能否與婚姻戶籍等脫鉤?國家資訊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表示,從全國來看,限購取消後,樓市並未出現成交量井噴,究其原因,是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軌道。他認為,限購、限貸等行政干預手段正在逐漸退出,未來房地産市場調控手段將更趨於長效、穩定,從而促進市場建立自身調節機制,保障長期穩定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