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性謠言屢現朋友圈 請多方求證莫輕信盲從
- 發佈時間:2014-11-09 11:04:00 來源: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製圖/戴瑩芳 記者 聶映榮
“小龍蝦是蟲子,在污水中專吃垃圾”、“千滾水會致癌”、“長期吃米粉會有細菌蟲生長在體內”……對於經常玩微信朋友圈的人來説,這些觀點並不陌生。最近,有市民發現,這些觀點反覆被相關專家證實是錯誤的,但大家仍會相互轉發。為此,有人甚至發帖抗議:“請別在朋友圈裏污染我的智商。”朋友圈為何成了這些“知識性謠言”的溫床?大家又該如何對待?
遭遇
看完朋友圈文章,一年沒敢吃小龍蝦
胡女士是土生土長的長沙妹子,對她來説小龍蝦本是不折不扣的美食。然而,今年她卻再也沒敢吃小龍蝦,原因是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一篇“可怕”文章。
“那篇文章説小龍蝦根本不是蝦,以前還是專門用來處理屍體的。”胡女士説,今年她在朋友圈裏看到這篇文章不下10次。“太可怕了,我今年一年都沒吃小龍蝦。”這篇文章裏説,小龍蝦其實並不是蝦,而是一種蟲子,而且最初中國並沒有小龍蝦,是由侵華日軍經過基因改造,引進中國處理河水中的屍體。
記者問胡女士,有沒有查資料或找專家求證過這些資訊的真偽?她説自己並沒有,“大家都在轉發,應該是真的,我後來也轉發了。”
現象
屢屢被辟謠,朋友圈裏又重現
記者發現,朋友圈中類似的“知識性謠言”,還有“千滾水會致癌”、“長期吃米粉會有細菌蟲生長在體內”、“黃鱔大都是吃避孕藥長大的”等等。然而,仔細在網上查詢會發現,每年都有相關研究機構和專家出來辟謠,但這些謠言每年都會重新來襲,而且轉發量經常過萬。
和“長期吃麻辣燙致死”的説法類似,“長期吃米粉致死”的説法也時不時出現在朋友圈中。文章中稱,廣東一名女孩常年食用米粉,去醫院一查發現,她的五臟六腑和皮膚下已全是細菌蟲。
“這很荒謬。”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科教授袁偉健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醫學中沒有“細菌蟲”這種説法,也從未出現過相關病例。他説,假設米粉不乾淨,會引起腸胃感染,然後引發腸胃炎,最後才可能是敗血病。“但消息中的説法屬於突發病症,而敗血症不是突發的。所以,從邏輯上分析是肯定不可能的。”
專家
信任親朋,容易盲從轉發
為何這種“知識性謠言”多次被辟謠,卻又屢屢以“科普”的姿態在朋友圈內傳播?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吳月娥對此進行了分析。
“朋友圈相比于微網志等傳播平臺,有一些自身的特點更容易為謠言提供‘溫床’。”吳月娥説,朋友圈內的資訊傳播者基本上都是親朋好友,人們會因為信任親朋而盲從,不假思索隨手轉發。其次,朋友圈是一個半私密的平臺,看到的人有限,資訊自凈能力差,謠言在傳播過程中難以被直接“攻破”。另外,“知識性謠言”涉及的往往是與人們切身相關的話題,大家為了自己和親朋好友的健康安全,容易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相信偽科學,信手轉發。
吳月娥建議,大家面對這一類資訊時,首先要用科學理念武裝頭腦,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傳言。如果無法確定真偽,可查詢相關的權威資料或諮詢專家。另外,要有傳播者的責任意識,不要輕易盲從轉發,這既是對自己的判斷力負責,也是對朋友圈裏的好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