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增速放緩 不良率普升
- 發佈時間:2014-11-07 01:15: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出齊。整體而言,利潤增速放緩趨勢更加明顯,隨之相伴的是資産品質下滑需要更多資金來核銷壞賬。在經濟下行期,存款脫媒加劇,這給銀行業帶來了進一步的放貸壓力。業內分析人士呼籲調整存貸比考核指標,同時銀行自身也將著眼于資産管理方向的轉型。
六家銀行凈利增速僅為個位數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銀行共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0073.5億元,同比增長9.7%。與2013年的12.99%的同比增速相比,下滑幅度達3.29個百分點。
從單個銀行的情況看,利潤增速情況也不容樂觀,有六家銀行的利潤增速僅為個位數。國有大行中,只有農行的凈利增速超過10%,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凈利增速則分別為7.26%、7.83%、9.09%和5.78%,均為個位數。其中,交行三季報顯示,該行2014年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15.22億元,同比增長5.78%,較去年前三季度的9.43%下降明顯。
利潤的下滑受到了凈息差收窄的影響。交行在三季報中就稱,“報告期內,本集團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4.86%,但受利率市場化步伐逐步加快的影響,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21%和2.40%,同比分別下降15個基點和13個基點。”
而在股份制銀行中,分化也比較明顯。其中平安銀行的凈利增速最快,達到34.18%;南京銀行的凈利增速為21.7%,位列第二。而中信銀行凈利增速位列末位。數據顯示,歸屬於股東的凈利為322.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6%,而去年同期,其凈利增速還高達13.35%。光大銀行前三季度實現凈利233.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6%。
此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4)》預計,2014年銀行業整體規模增長放慢將成為常態,凈利潤增速將進一步降至9%左右。
利潤遭撥備侵蝕
銀行凈利增速某種程度也受到了不良貸款的侵蝕。國金證券在分析中信銀行三季報時就指出,造成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的原因是大力度的撥備計提而非盈利能力惡化。數據顯示,三季度末,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39%,環比二季度上漲達20個基點。
平安證券發佈報告稱,寧波銀行前三季度的撥備前利潤增速為22%,符合預期,但凈利潤卻低於預測,其中主要因素是寧波銀行在三季度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包含對非標資産補提資産減值損失來應對監管。
資産品質惡化已成為普遍現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除寧波銀行的不良率水準維持在去年年末的0.89%外,其他15家銀行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除中信銀行外,農行、交行和建行的不良率也超過了1%,分別為1.26%、1.17%和1.13%。而統計上市銀行的整體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16家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累計達6046.45億元,較去年同期4591億元增長31.7%。
伴隨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撥備覆蓋率則普遍下降。建行下降33.75%至234.47%,招行下降38.01%至227.99%,平安銀行下降9.24%至191.82%。
不良貸款率的上升與宏觀經濟環境有關。交行稱,“本行不良貸款有所增加,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是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對銀行信貸品質影響的集中體現,並非全局性的、系統性的問題。”
興業銀行表示,“不良貸款及關注貸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或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償債能力下降。”
對不良資産進行清收和核銷已成為多數銀行的共同選擇。2014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共清收不良資産總額21.45億元,其中信貸資産(貸款本金)19.80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5.56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14.24億元;收回額中89.17%為現金收回,其餘為以物抵債等方式收回。
交行在三季報中稱,在報告期內全力加大清收保全工作力度,積極消除不良貸款增加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前三季度累計壓降表內不良資産220.69億元,其中清收不良貸款217.59億元。累計現金清收不良貸款84.13億元,累計核銷不良貸款67.88億元。
“預計三季度各銀行核銷力度有進一步加大的可能,核銷後全行業不良貸款率將上行至1.1%左右。”平安證券分析指出。
存款脫媒加劇倒逼監管轉型
除資産品質壓力外,銀行存款下降趨勢更加明顯。央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同比大幅減少近3萬億元。三季報則表明,16家上市銀行僅在第三季度存款就減少了1.52萬億元。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為75.61萬億元,較二季度的77.13萬億元降幅達1.97%,這是15年來首次出現存款餘額負增長。並且,在16家銀行中,有13家在第三季度的存款出現了負增長,而去年同期僅有2家銀行遭遇負增長。
在存貸比考核指標方面,已有10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超過了70%,其中6家銀行更是超過了73%,逼近監管紅線。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貨幣創造力弱了,資金流速慢下來了,依靠貸款創造存款的來源渠道在壓縮。去年如果一家中小企業主,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做經營性融資,可融出相當於房子評估價值兩倍的資金,但今年如果還是用同樣的辦法來融資,只能融到房子評估價值40%的資金。這就是房價預期給貨幣創造帶來的影響,至少有一部分存款的減少與此相關。
實際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催生了多渠道的理財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銀行穩定的存款來源,但另一方面,銀行在資産負債端的範圍更加多元化,包括吸收存款、央行借款、同業借款、拆入資金、衍生金融負債、賣出回購金融資産款等款項,因此很難簡單地僅參照存款來判斷銀行資産負債的流動性。在此背景下,銀行業內對於存貸比考核指標調整的呼聲再起。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應該“降低分子,擴大分母”,可以將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創新類金融産品等主動負債工具計入分母;貸款端比如再貸款、小企業專項債等與資金來源相匹配的貸款應從分子中扣除。
不過,從銀行自身發展來看,著眼于資産管理是未來競爭的一大方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銀行需要整合自己現有的資産管理的各種資源,來做好整個大口徑資産管理的發展和佈局。銀行的競爭力,未來一定要從原來的規模主導變成以後的技術主導。如果不能實現這套核心競爭力的轉化,銀行將被時代遠遠地甩在後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