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忙種地農閒演戲

  • 發佈時間:2014-11-07 01:15: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駱學峰 李俊義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唐山灤縣古稱灤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皮影戲的代表之一灤州皮影的誕生地。如今在民間依然活躍著一批老藝人,堅守著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

  個頭不高,一雙粗大的手上佈滿老繭,“這是旦角,這是生角,這是我唱的髯角”,剛見到李建章他就向記者介紹起他的“寶貝”——皮影人和手抄本,“我就好這個,這手抄本幾十年我收藏了一千多本呢,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都有”。

  生活在灤縣張馬莊村的李建章,從小就對皮影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看著皮影戲就跟著哼哼,從十二歲起拿紙學刻皮影,把窗戶當戲臺,找本影卷就學著唱,“也沒人教過,就是喜歡什麼琢磨什麼,睡覺都琢磨”。

  愛上皮影的李建章,還經常找同鄉的愛好者們一塊耍戲演唱。1976年,李建章組建了灤州皮影劇團,在臨近的各村為鄉親們免費演出,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維持劇團的生計,才開始收費演出。“現在一年能演200多場,演員演出每天能掙上100塊錢,基本上能維持住,就是為了不斷線地演出,”李建章告訴記者,“前幾天剛在青龍演出,那一場就有2000多人”。

  李建章現在很忙碌,除了演皮影戲還要到處聯繫演出,“現在業務不好聯繫了,主要是老年人看的多,年輕人娛樂方式比較多,愛好看皮影的很少。”

  除了旅遊點和藝術節的演出之外,李建章的演出業務主要來自農村,“一些山村裏看電視信號不好,就特別愛好皮影戲,一個村幾十戶輪流請鄉親們看戲,有時候就是連著好幾天在一個村裏演”。

  經常在外演出,習慣了風餐露宿。李建章和演員們外出都帶著鍋碗瓢盆自己做飯,帶著被子住大通鋪,“男的一屋,女的一屋,出門在外能容易了?有皮影兒給大夥唱就行了,艱苦點無所謂,誰讓自己愛這個呢。”演出之餘,63歲的李建章還要侍弄家裏的八畝地,“種地一般人還趕不上我,一百五六十斤扛起來就走,就當鍛鍊身體了。”

  天氣漸冷,演出的業務少了,李建章就開始刮皮子、刻皮影,“刮皮子收入還可以,一天能掙上200塊錢,主要是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幾個縣平均有那麼一兩個人”。李建章説,“現在年輕人愛好皮影的也越來越少了,打工都比這掙錢多。”

  讓李建章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十幾歲外孫和外孫女都喜歡皮影,“喜歡跟著我哼哼,每回先教他們幾句,學會了給5塊錢零花錢,跑調就不給,現在也能唱上幾句了。”

  最近他正在琢磨著如何讓更多的人喜歡上皮影,將這技藝一輩一輩傳下去,“還是得改進,排點人們耳熟能詳的新節目,給孩子們排點葫蘆娃、猴子撈月亮,讓老中青都喜歡看,”如今他正在考慮將《喜羊羊與灰太狼》排演成皮影戲,“沸羊羊可以用武生唱,美羊羊可以用旦角唱,我這個髯角還可以唱村長慢羊羊呢。”

  記者問起他能堅持到什麼時候,“現在可以養家,不養家也要唱,只要能動就堅持下去,能演的時間一年比一年少,演到不能演為止。”李建章略顯沙啞滄桑的嗓音裏透著一股堅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