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融資規模持續下滑
- 發佈時間:2014-11-04 21:32:18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越來越多的兌付風險事件曝光,此前“高收益零風險”信託産品正在回歸“高收益高風險”本色,部分投資者開始撤離這個一度“神話般”存在的投資領域。
用益信託工作室最新數據顯示,9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融資金額684.9億元,同比下滑超過20%,環比下滑超過7%,是近兩年以來除春節月以外的最低融資規模。其中,房地産信託融資規模為122億元,基礎産業信託融資規模139億元,全都處在近兩年的低點。
可以説,二季度末我國信託資産規模突破12萬億元之後,信託市場增速開始明顯放緩,7、8、9三個月新發行集合信託規模連續下滑,9月份更是數量與規模齊降,平均收益率也在下滑。
專家認為,集合信託融資規模持續下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頻頻上演的兌付風險乃至違約事件讓信託産品的吸引力遠不如從前。
在北京國際信託總經理王曉龍看來,2014年可以説是中國的信用違約元年,陸續曝出的一系列違約事件,幾乎染指了各個金融種類,市場不得不開始適應信用違約的常態化。
今年以來,多起違約事件讓信託投資者受到“切膚之痛”:吉林信託投資于山西聯盛集團的10億元信託産品逾期、華潤信託穩益系列集合信託産品被曝出本金大幅虧損,中誠信託13億元的“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産品7月末到期無法兌付宣佈延期,隨後的資産處置也不盡如人意,與前期意向整合方的整合工作于8月末宣告失敗,投資者何時以及能否拿回本金目前仍是未知數。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信託投資者普遍表示,沒有了剛性兌付的隱性擔保,今後不會輕易出手購買信託産品,即使購買也會做全面謹慎的風險評估,選擇資質好的項目。
第三方理財機構優選財富的研究報告稱:“今年前九個月整個信託市場瀰漫著因打破剛性兌付帶來的恐慌,多起投資者維權事件給信託公司帶來較大壓力,監管層也開始對信託産品發行給予限制,信託産品粗放式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
撤離信託的資金會去哪兒?市場人士認為,這部分資金有很大可能流向股市。
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通過對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的觀測,可以看出市場無風險利率正在下滑,這種下滑趨勢將明顯影響理財市場。一來,使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下滑,吸引力下降;二來,信託産品、資産管理産品乃至P2P産品的風險溢價擴大。
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將會使得一部分資金退出信託、資管市場,回歸股票市場,從而成為推動股票市場上行的力量。無風險利率下降,企業融資成本也將下降,對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也是利好。因此,從長期來看,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股票市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