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保監局:警惕假借保險銷售名義組織的非法集資陷阱

  • 發佈時間:2014-11-04 17: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中國保監會網站消息,近期,投保人張先生向北京保監局投訴,稱其購買某保險公司産品後,保險銷售人員李某向其推薦了一款年化收益可達12%的理財産品,張先生以為是保險公司的産品,未詳細了解便同意辦理。一年後,李某稱資金出現問題,本金無法給付,此時,張先生才發現,用於理財的資金並未交到保險公司,而是被某基金公司用於投資,該基金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資已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中開始出現保險從業人員的身影,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非法性,集資者大多不具備發行債券或銷售理財産品等主體資格,且集資項目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二是公開性,部分保險從業人員利用工作便利獲取客戶信任,公開宣傳一些非法集資項目,甚至約定介紹其他人加入可獲取額外收益;三是利誘性,集資者大都採取先支付利息、到期支付本金或繼續滾存的方式,給予或者承諾給予出資人高額回報。

  北京保監局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提高自身防範意識,遠離非法集資陷阱:

  1.要認清主體資質。看清所購買産品的發行機構是保險公司、銀行機構還是證券公司等,發現是保險公司或保險仲介機構的,可撥打相關機構的客服電話諮詢,或登錄其官方網站查詢有關情況。

  2.看清銷售人員人員身份。目前,保險公司大多禁止銷售人員推銷基金、債券等非保險理財産品。保險銷售人員給您推銷非保險理財産品,多是假借保險公司的名義,為了謀取自身利益鋌而走險,産生糾紛後往往難以兌現,建議您購買前撥打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核實相關情況,以免上當受騙。

  3.要辨別産品真偽。看清銷售的産品是否真實、合法,並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銷售的産品是否有規範的合同文本及簽章,是否出具正規的發票等繳款憑據。

  4.要關注收款賬戶。發行主體與收款機構賬戶應保持一致,若發現收款賬戶與簽訂合同的機構不一致尤其是收款賬戶的戶名為銷售人員或其他個人時,應提高警惕,謹慎劃款。

  5.要理性看待收益。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冷靜分析銷售人員推銷的“高額回報”投資項目,自覺抵制各種誘惑,避免上當受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