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風景如畫看村寨

  • 發佈時間:2014-11-04 08:30:1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處黔北、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譽的貴州省湄潭縣,是“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該縣運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通過資金整合和農民投工投勞,走出了一條小康寨建設之路。

  村寨風貌舊變新

  湄潭縣縣長李勰對記者介紹説,幾年來,在中央及省財政的支援下,湄潭縣順應群眾需求,以産業發展基礎好、自然山水條件佳、群眾積極性高作為美麗鄉村小康寨選點示範條件。縣財政加大創建專項資金投入,對每個示範點,市級投入不低於100萬元,縣級預算每個點不低於200萬元。同時,以鄉鎮作為項目資金整合的節點,全面推進小康寨示範點建設。

  在房屋改造方面,湄潭縣實行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是補助資金到戶。建設一幢具有黔北民居風格的房屋,經驗收合格後,財政對建房農戶補助現金7000元。二是按每戶配套3000元的額度,由所在鎮(鄉)統籌用於小康寨示範點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縣直部門的項目資金重點用於完善黔北民居新村示範點和村莊整治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通過幾年努力,全縣打造和整治了161個新農村示範點,累計新(改)建黔北民居40000戶,50%的農民住上了新居,惠及15萬餘農民。

  如今,在湄潭縣美麗鄉村小康寨示範點,到處是“小青瓦、坡屋面、穿鬥枋、雕花窗、轉角樓、三合院、紅柱子、白灰墻”的黔北民居,過去各家廁所直接排放的污水也變成了清水。以興隆鎮興隆村新寨自然村為例,2012年以來,縣財政整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其他惠農資金,按照每戶1萬元的獎補標準,幫助該村50戶居民家庭進行改廁工作。村寨的廁所污水經過處理後,可以灌溉農田,也能排入河道迴圈利用。像新寨自然村這樣的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全縣已建設了2000個。

  農民增收 路在腳下

  隨著村寨基礎設施改善,湄潭縣各示範點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遊和特色産業,有效促進了增産增收。

  在田家溝村,45歲的村民謝明霞和他的丈夫胡興紅開辦的“農家樂”生意興隆,去年接待了600多位客人,年收入達到10多萬元。

  與謝明霞鄰居的譚世才更是“大名鼎鼎”。幾年前,在廣東珠海打工的他回到家鄉,率先開辦了“農家樂”。先後兩次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文藝節目,為家鄉發展提升了“人氣”。譚世才表示,他們準備組建農家樂協會,發展旅遊觀光和“(車廂)後備箱經濟”,讓來這裡的客人滿載而歸。

  除了農家樂外,湘潭縣還大力發展特色産業。被譽為“西部茶葉第一村”的湄江鎮核桃壩村有1萬畝連片茶園,2010年,核桃壩村利用10萬元財政獎補資金,通過村民投工投勞,在村頭建起了一個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茶青交易市場,僅此一項,村集體每年增加30萬元的收入。

  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典範”

  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告訴記者,湄潭縣圍繞“富、學、樂、美”,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典範”。

  圍繞“富”,打造富裕鄉村典範。整合各類資金,做大做強茶、米、酒、煙、果蔬、辣椒等優勢産業;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精品農業、訂單農業、鄉村旅遊業等現代農業;依託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業。

  圍繞“學”,打造文明鄉村典範。全縣實施技能培訓工程,讓農民掌握2-3門農業適用技術和1種以上非農技能,累計培訓農民20余萬人次。同時,整合“萬村書庫”“農民文化家園”“農家書屋”等項目,在每個村建一個便民圖書室。加快推進“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等惠民工程,讓農民群眾多渠道學習。

  圍繞“樂”,打造和諧鄉村典範。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文化活動,增進鄰里和睦互助;堅持開展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將運動場地修進村村寨寨,健身器材安到農家小院,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氣。

  圍繞“美”,打造生態鄉村典範。幾年來,全縣上下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紮實搞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切實抓好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配套完善村寨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8%,居全省之前列。

  2014年8月,貴州省財政將湄潭縣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寨行動計劃示範試點縣。自此,該縣成為貴州省實施小康寨行動計劃示範試點“十百千工程”第一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