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踩空 中國經濟兩難

  • 發佈時間:2014-11-04 09:47: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成品油價格七連跌、LME銅價自年初以來跌幅超過10%、普氏62%鐵礦石指數年內累計下跌達41%、彭博大宗商品指數跌至五年新低……業內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雖然有利於降低消費者、下游企業成本,但持續暴跌很可能造成企業融資鏈條的斷裂,長期可能加劇中國經濟通縮風險。這輪大宗商品價格低迷要持續2-3年,不少上游企業將因價格下跌面臨較大虧損風險,應該利用期貨市場,通過保值套現等手段來規避風險。

  “跌跌不休”

  大宗商品今年以來逐漸進入熊市,尤其是銅、原油和黃金。以銅為例,受需求放緩和供應增加影響,LME銅價自年初以來跌幅已經超過10%,從年初7460美元/噸下跌至6780美元/噸,而滬銅的跌幅同樣達到10%。進入10月之後,國際原油價格遭受了嚴重的挫折,並進入了一路持續暴跌的道路。數據顯示,10月至今,WTI原油價格和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分別超過15%和25%。同時,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近期也相繼發佈報告,下調明年原油價格預期。

  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的統計,目前中國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上,八大行業主要追蹤的有代表性的58種大宗商品中,有24種商品創下了三年的新低,佔比接近40%,而在這24種商品中,有12種商品和5種商品分別創下了五年和十年的新低。

  卓創鋼鐵分析師劉新偉表示,大宗商品價格這次下降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引發的是産品需求增加強度的降低,而大宗商品的産量普遍沒有下降,供需矛盾失衡更加明顯,導致價格下跌。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則認為,歐洲經濟復蘇道路並不順暢,美元升值預期一直存在,這些因素也進一步推低大宗商品期貨價格。

  是福是禍

  大宗商品雖然反映出經濟增長不景氣的現實,但一些飽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困擾的鋼鐵等行業,卻迎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時期。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10月27日披露三季報的10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有9家實現了盈利,10家鋼企累計實現凈利潤22.74億元,這些數字與2012年、2013年的大面積虧損、存貨大幅增加、利潤慘不忍睹的窘境相比已經明顯改善。

  中宇化工分析師柳東遠指出,大宗商品産品下跌 有可能帶來下游行業成本降低、盈利空間可能擴大的好處,但對大宗産品生産、經營企業來説,如煤炭行業,可能導致行業盈利水準持續縮水,甚至大面積虧損,並且大宗商品持續下跌有可能造成消費積極性萎縮,並加劇通貨緊縮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安徽、江蘇等省市20家大型煤炭集團的凈利潤為-105.59億元,還能保持盈利的煤企只有7家,但也均為微利。

  劉新偉坦言,從居民角度來分析的話商品價格下跌能夠減少生活支出,當然是有好處;但價格持續下跌會影響生産商的生産熱情,價格下跌意味著利潤被擠壓程度在加大,對生産企業來説並不全是好事。

  “對於不少企業,大宗商品多具有金融屬性,在以遠期倉單或信用證質押獲取更多融資便利的同時,一旦大宗商品持續暴跌很可能造成融資鏈條的斷裂,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內為數眾多的參與融資的企業遭遇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的主要原因,比如山東浩霖集團、南京盛建化工都因此而倒閉。”一位業內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

  風控大考

  “目前經濟處在弱需求週期中,預計這輪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要持續2-3年,有色金屬、能化板塊等與經濟關係密切的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低迷,而大宗商品中的農産品,受耕地面積減少、需求增加等影響,未來價格可能有所反彈。”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副院長王紅英説。

  原油分析師暴玲玲坦言,我國大宗商品定價權方面比較薄弱,這也是對風險防範、把控能力不強的主因。以成品油為例,目前成品油價格完全按照國際油價調整,根本不能反映國內市場供需關係,國際市場變化,國內市場就隨之調整,加上具有一定滯後性,往往造成企業虧損嚴重。

  在王紅英看來,要想化解目前大宗商品下跌的風險,就要借助於金融衍生品,以往的貨物交易買漲不買跌,價格持續下跌造成市場違約情況時有發生,企業其實可以通過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比如現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可以進行賣空,來抵消現貨市場價格下降造成的損失。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曄君/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