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樓市入冬,房企巨頭都在幹什麼?

  • 發佈時間:2014-11-04 08:40: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萬方)做電商、賣糧油、拍電影……時間如果倒轉5年,你恐怕很難把這些模式與“高大上”的房地産企業聯繫起來。

  彼時中國樓市正坐享“黃金時代”,在以投資為經濟主要拉動力的大背景下,呈現著一番欣欣向榮之象,囤地、蓋樓、坐等搶購……

  然而從去年起,在調控政策持續發酵和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雙重作用下,房地産企業利潤率開始急速攤薄,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返,“白銀時代”宣告來臨。

  暴利漸遠,房企面臨生死考驗

  日子好不好過,數字最有説服力。據統計局數據,前9個月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6%,在銷量回調的同時,庫存並未減少,截止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月增加988萬平方米。

  賣得少,庫存高——這正是當下房地産企業所面臨的集體困境。

  隨著居民基本住房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快速建築快速銷售的模式已到拐點,商品房市場已不再是原來那個“饑餓”市場。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新房和舊房成交比例超過1:1,此數字超過1即表明市場接近飽和。

  一方面,“大躍進”期間,開發商的大規模投資,已在近些年形成結構性供給過剩;另一方面,居民需求熱點已從“住上房”變為“住好房”,“提供住所”的老思路已不適應市場出現的新需求。“飽和”,已經成為懸在房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GDP的重要助推器,房地産市場的冷暖亦是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直接體現。

  隨著“強刺激”、“重投資”的發展模式終結,中央已不再為GDP數據後面的那幾個0.1苦苦糾結,對於房地産市場遇冷也愈加寬容。因此,期冀如同2009年那般,通過政策刺激再次“跑馬圈地”並不現實,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背景下,調控政策將更具有針對性,房地産企業很難再掀起新一輪“大躍進”。

  困局之中,暴利時代已然不在。從已公佈三季報業績預告的51家房企來看,近5成凈利出現下滑,超3成預虧。

  主動求變或被動等待,或許已成為生與死的問題。

  跨界求轉型,幾大巨頭佈局神速

  正如萬科總裁鬱亮所言,中國房地産高增長、高收益的“黃金時代”確實結束,“白銀時代”剛剛開始,雖然從盈利能力上看後者要略遜一籌,但並不代表沒有空間。

  在市場規則悄然生變的關鍵節點上,向來敏銳的房企巨頭,必然不會錯過任何一絲狹小的空間,新的探索已然拉開序幕。

  擁抱網際網路,是眾多房企巨頭共同的選擇。從鬱亮“放下身段”帶著高管團隊赴阿裏、騰訊、小米取經,到萬科與淘寶聯合,推出淘寶“帳單抵房款”,便能看出這個國內住宅地産龍頭不僅僅是玩概念而已。

  當王健林向騰訊百度伸出橄欖枝,決心在剛剛興起的O2O領域分一杯羹,甚至劍指“全球最大的O2O電商”,不難揣測這個商業地産大佬對於網際網路産業高增長的期待。

  與其説兩大巨頭“湊熱鬧”、“趕潮流”,給凡事冠以網際網路思維的名頭,不如説他們看到了市場瞬息萬變之中的一大趨勢——以用戶體驗和需求為核心,這或許是房企大佬們從網際網路企業身上得到的最大感悟。

  以這種感悟為準繩,不少房企將重心轉移至用戶急需的旅遊、養老、醫療地産。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80家房企進入養老地産領域,而公開資訊披露的養老地産項目也已超過百個。

  比起仍在不同地産模式之間轉型的房企來説,恒大的“跨界”無疑更加大膽。在多元化思路的指導下,恒大將觸角伸及足球、糧油、乳業、光伏等多個領域。

  “博愛”的許家印下一筆錢將投向何處仍未可知,但從其已經涉足的風馬牛不相及的産業來看,許家印看上的生意往往是政府所倡導的文化、消費等新興産業。恒大的轉型路徑看似發散,卻在冥冥之中具有相似點——以政策導向為擴張依據。

  同恒大一樣,選擇“地産+X行業”發展模式的房企不在少數。報告顯示,申萬一級行業中的142家房企,涉及跨界轉型的至少有41家。這些房企跨界轉型主要涉及如下領域:大醫療、大網際網路、能源煤礦、金融、軍工、材料、影視傳媒,而這些行業無一不是當下經濟轉型中的“生力軍”。

  市場存變數,快捷能否成跨越

  主動求變也好,被動轉型也罷,不少房企巨頭跨界經營箭已離弦,能否正中標的仍是未知數。

  從以往房企轉型的案例來看,跨界謀出路的“盤算”並非一帆風順。曾經的“地一代”萬通地産,早在六年前就宣佈向商業地産轉型,步伐不可謂邁得不早。然而,數據顯示,萬通地産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52.43%,凈利潤下滑59.83%,一代“教父”馮侖亦宣告謝幕。

  從上述稱不上成功的經驗來看,房企轉型的一大風險在於,習慣了某個特定領域發展模式和遊戲規則的企業,在涉足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之後,如何與新行業內已然成熟的企業一爭高下,將備受考驗。

  以萬達為例,其剛剛宣佈成立“騰百萬”時,被不少人詬病“缺乏網際網路基因”、“財大氣粗的跟風”。相比于死磕技術、注重細節的網際網路企業,常年高高在上“躺著賺錢”的房企巨頭,缺乏新行業的運作基礎和經驗,缺乏與之匹配的專業性人才和管理模式,能否沉下心來“從零做起”,能否忍受隔行如隔山的陣痛,能否在投入大量資金卻無法獲得成效時堅持“創業”,仍然要打上一個問號。

  而對於恒大這樣選擇多元化發展的企業來説,出現“跛腿”是不可忽略的潛在風險。在擴展戰線的同時,對於資金、人力、精力的需求急劇增加,稍不留意或許就會出現管理、資金鏈等方面的漏洞。因此,“地産+X行業”的模式對於房企掌舵人的全局觀和判斷力提出了不小的考驗。

  此外,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則認為,品牌房企在“跨界”投資轉型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把控市場風險,不能盲目“跟風”,激進的進入一些陌生的領域。

  不可否認的是,房企巨頭跨界轉型尚屬“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成功與否誰也説不清楚。但是,隨著黃金時代漸行漸遠,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和憧憬必須是要有的,畢竟,萬一有一天夢想實現了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