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惠民 南通精烹“招牌菜”

  • 發佈時間:2014-11-04 07:37:05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塊麵糰,幾種顏料,不過幾分鐘工夫,一個“孫悟空”面塑便躍然手上。10月20日,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南通面塑非遺傳承人徐江等18個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社區,為居民現場講解、傳授非遺技藝。

  這是南通首屆“公共文化服務月”近90場惠民活動中的一個節目。該市持續實施惠民文化實事工程,重點把準百姓口味,精心創新烹飪富有江海特色的“招牌菜”,讓居民在家門口坐享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幸福”。

  “走不了”的舞臺

  搭在百姓家門口

  10月10日,南通市港閘區秦灶新村“群樂匯”大舞臺上,由當地居民自編自演的大戲準點開演。説唱節目《鍋碗瓢盆奏和諧》,讓章金林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兩年前因拆遷從農村搬到這裡,老章一度倍感寂寞,“多虧‘群樂匯’,隔三岔五在家門口演戲,讓我有了新樂子。”

  “這是一座‘走不了’的舞臺”,港閘區文化局局長馮志宏説,“群樂匯”正是該區在所有安置小區新建的群眾文化舞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演出、季季有主題、半年有匯演。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成小紅透露,為豐富居民特別是失地農民文化娛樂生活,該區去年做出硬規定,所有安置小區必須按統一標準配套建設“群樂匯”,如今這一規定拓展到老小區改建工程中,已配套建成10多個“群樂匯”。不久前,文化部派員前來調研這一創舉。

  類似的文化惠民舞臺,正以各種形態搭建在南通百姓家門口。濠河周邊建成各類開放式博物館近30家,形成獨樹一幟的環濠河博物館群;百年伶工學社復建開放,為戲迷票友“夢回梨園”提供活動場地;1895文化創意産業園,兩年舉辦近20場國際水準展覽,成為南通市民接軌時尚藝術和前沿文化的窗口。近年南通公共文化設施投入超過100億元,建成“10分鐘文化服務圈”。

  烹出本土口味

  “家常菜”遍地飄香

  9月26日,歷時7個多月的南通市小戲小品大賽落下帷幕。“小戲小品”在南通“生根發芽”多年,今年題材“本土化”令人印象尤為深刻,其中取材身邊小事、用鄉言俚語演繹的道情小唱《水鄉三陽》、小品《春暖花開》等金獎作品無不散發著原汁原味的“江海風味”。

  “文化惠民”,烹出適合百姓口味的本土化菜肴才最有滋味。近幾年,南通精心培育“濠濱夏夜”、“文化江海行”等紮根江海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一道道文化地方“家常菜”遍地飄香。

  9月21日晚,今夏連演17場的“濠濱夏夜”圓滿畫上句號。最初的“濠濱夏夜”,只是在濠河邊空地上臨時搭起的市民自娛自樂的週末納涼晚會。這個由市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草根大戲連演34年不謝幕,下轉5版

  上接1版共演出1600多場次,觀眾多達520多萬人次,先後獲得“全國十大特色群眾文化廣場”、文化部“群星獎”等30多個各級各類獎項。

  不僅有全市性的“濠濱夏夜”、“文化江海行”,各縣市區也都形成各具特色的惠民文化品牌。崇川“文化大串門”、啟東“村村樂”等3000多個接地氣、叫得響的公共文化服務大戲被群眾稱為南通的“心連心”。和平橋街道紅藝知青藝術團的30多名退休職工,去年參演70多場,場場贏得滿堂喝彩。

  把地方菜烹出“國宴”水準,是南通“文化大廚”的拿手絕活。不久前,南通原創歌曲《我們的中國夢》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在10月底落幕的首屆國際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上,“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創新中心”落戶南通·1895文化創意産業園;此前,由南通沈繡大師精製的非遺繡品《奧巴馬總統闔家歡》和《普京總統肖像》先後作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國禮。

  文化廚藝出新

  惠民大餐頓頓鮮

  “一盤文化惠民大餐,如何既要‘做得好’,又要‘能保鮮’?”南通市文化局局長陳亮説,該市“文化廚藝”推陳出新,確保文化惠民大餐不斷頓,且更有嚼勁。

  南通市圖書館館長施仲華介紹,該市在全國率先改革文化機制,在圖書館和博物苑等文化機構試點“理事會制度”,變單位首長負責制為由政府部門、責任單位、服務對象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組成理事會議決制,共同議決單位文化項目立項、培育、發展規劃等,確保文化服務運作不走彎路、險路。

  文化服務項目資金來自公共財政和社會,服務的質和量也要由政府、社會和民眾來評判。南通還在全國率先創建新型文化服務評議機制,一支由30人組成的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務市民評議員隊伍不久前建立。評議員由基層群眾代表、服務機構專業人員、宣傳文化專業人員、民生民評監督員等組成,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基層。市民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受益者,也應是這種服務效果的檢驗員和裁判員。他們將代表市民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徵集、績效評估和資訊推廣,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使文化活動真正落地生根。

  文化廚藝的接連創新,為文化服務注入新活力,最終受惠是百姓。10月1日起,一張小小的“文化惠民卡”,成為南通創新文化消費“新名片”。該市已有40多家文化場館、影院劇場、書店音像等商家簽約加盟,首批1000張“文惠卡”免費向市民發放。“這些文化服務活動時時有、頓頓鮮,我們老百姓可真享福啰。”説這話時,虹橋新村居民陸美花的眼睛瞇成一條縫。

  本報記者 陳明 付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