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聯儲QE退出“牽一髮” 全球市場動全身

  • 發佈時間:2014-11-03 07:39: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風向標

  美聯儲日前宣佈結束QE3資産購買計劃,維持目前零至0.25%的利率水準不變,並將繼續維持所持到期證券本金進行再投資的政策。這標誌著美聯儲正式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持續6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美聯儲資産負債擴容近4萬億美元。

  然而,美聯儲退出貨幣寬鬆只是一個開始,研究表明,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是影響全球流動的最重要變數之一。若明年美國開始加息,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2013年夏天發生的QE減量預期引發新興市場動蕩的情形會否重演,更大的金融波動是否會出現?

  儘管QE退出之前,市場已在此預期之下做出各方的調整和準備,但QE退出的決定頒布當日,債市、股市、黃金、大宗商品、外匯市場還是紛紛受到牽連。未來預計還會有更大波動,無論是各個市場的發展趨勢還是未來的投資邏輯,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南方日報記者 陳若然 彭琳 黃倩蔚

   金融

  美加息預期將影響全球經濟

  美聯儲10月30日宣佈退出QE,國內外金融市場承受的衝擊在當日已經可見一斑。當日,美股小幅收跌,黃金下跌0.4%,原油上漲1%,美債價格下跌,收益率飆漲。

  股市方面,當日美股三大股指波動加劇並走低,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110點。國內股市也難逃牽累,30日,A股反彈勢頭減弱並出現分化,上證綜指以2371.89點小幅低開,衝高回落;深證成指收盤微跌0.13點,滬深兩市近1300隻交易品種收跌,成交量萎縮。債市也頗不寧靜,當日美債收益率飆漲,而此前一天美債價格還在下跌。

  退出QE為美元帶來升值預期,同時導致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此外,國際金價也不出預料大幅跳水。QE退出決策一經頒布,現貨黃金價格下跌,一度下探1208.15美元/盎司,較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16.30美元/盎司,跌幅1.33%,報1211.72美元/盎司。

  金融市場各方以動蕩回應QE退出決策,不過,美聯儲未來影響範圍更廣的加息決策尚未出臺,維持當前利率水準不變。但此次聲明中,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前景和就業市場的評估相對樂觀,使投資者擔憂加息或提前到來。

  但也有機構判斷,美聯儲的表述也意味著美或者不會過早加息。一是美元加速升值並不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目前美國很依賴貿易再平衡式復蘇。二是目前通脹低位,預期穩定,美聯儲並沒有壓力。三是美國資本市場過去幾年的反彈和貨幣寬鬆有直接關係,貨幣收緊操之過急可能會造成金融風險。

  “往常,美聯儲開始加息前3個月左右,市場波動都會增加。美國以外的經濟增長近期轉弱,商品價格因而下挫。在此情況下,美國開始加息的時間可能會進一步延後,遲于我們現時所預期的2015年第二季度。”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分析指出。

  此外,雖然明年美聯儲總資産不再擴張,但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依然在致力應付通縮憂慮,資産負債表繼續大幅擴張。其中,歐央行QE才剛剛開始,日本央行QE有望一直持續到2015年底。中金公司分析認為,預計到明年底兩者將合計新增1.4萬億美元左右。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近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快於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對其他新興市場也開始具有外部溢出效應,影響全球流動性。

  另一方面,有學者指出,中國市場流動性資金主要是靠央行來調控,退出QE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只是間接性的。央行短期內可以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對衝外部流動性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目前中國未啟用傳統意義上的全面放鬆,四季度應加大放鬆政策措施,穩定經濟增長的空間還很大。”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分析師表示。

  市場

  黃金大宗商品難有起色

  股市或能走出獨立行情

  中信建投認為,美國經濟仍處於中週期的擴張階段。因此這也意味著美國股市的牛市行情還沒有走完,只是臨近其貨幣政策轉向之際,市場情緒不穩,容易出現劇烈的震蕩而已。全球股票市場與美國市場在大趨勢上保持較高的一致性。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也認為,環球股票表現預計仍會領先。“我們就美國股市考慮的各項因素,利好程度與年中時相比有所不及,但當前油價下跌,基金經理人手握大量現金,若再加上第3季度業績公佈期有好開始,我們相信都會利好美股。衡量各項因素,股票應會繼續表現領先。”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儘管QE退出牽動全球市場,但由於當前A股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此外,李大霄表示,當前A股市場剛剛走牛,藍籌股估值仍具有很大的潛力,A股市場並不會因為QE政策的退出帶來逆轉性的影響。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美債10月的低點很可能意味著美債市場重要拐點的形成,而美債市場體量龐大,其投資機會也將持續下降。據了解,QE3啟動以來,美聯儲總計購買了1.6萬億美元的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援證券。此前進行QE1和QE2,美聯儲分別採購1.725萬億美元和0.6萬億美元資産。

  大宗商品的趨勢也將産生長期變化。數據顯示,代表商品價格基準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本週跌至5年新低,許多商品出現了大幅下挫。無論是原油、穀物、鐵礦石、煤炭還是棉花都難以獨善其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年末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將比年初下跌8.3%。而根據IMF最新的研究報告,原油價格每桶下跌20美元,就可能對全球經濟GDP造成下降0.5%的影響。

  機構認為,大宗商品開始長線走弱,新興市場貨幣將因此出現重大洗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使得收入從大宗商品生産國轉移到大宗商品進口國、大宗商品生産國之間也將發生相對的財富轉移,從而影響各國的貿易條件。

  根據投行估算,貿易條件受負面影響最大的將是智利比索、挪威克朗、巴西雷亞爾和澳元,韓元和人民幣則將受到正面影響。雖然在地緣政治的衝擊之下,大宗商品會間歇性反彈,但在全球需求弱復蘇、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下,價格難有趨勢性上行。

  對於黃金來説,未來的市場走勢更不樂觀。民生證券表示,QE退出或將會直接把黃金拖入熊市,去年的大跌可以視作黃金中長期熊市的起點,目前還未結束。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市投資者應當謹慎。日前,日本央行也發佈決議擴容QQR,使得黃金價格一週內暴跌超過50美元,未來黃金市場依舊熊途漫漫。

  外貿

  有利有弊 QE退出是一把“雙刃劍”

  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將導致更多資金回流美國,對於人民幣將構成貶值壓力,且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國資産價格下滑、流動性環境緊張等負面影響。這給中國的外貿環境也帶來了利弊皆有的影響。

  一位從事進出口貿易多年的企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美國退出QE,可以舒緩下半年以來加速的人民幣升值態勢,使得企業的出口優勢增加;另一方面,強勢美元又可能會造成企業進口原配件成本上漲,從而令企業經營負擔增加。“這就如同一把雙刃劍,需要我們小心應對。”上述人士表示。

  河北經貿大學教授紀淑平就指出,QE的退出,將有利於我們發展出口貿易。他認為,QE政策的退出對我國最明顯的影響表現為人民幣出現貶值趨勢。人民幣貶值對以美元結算的企業是一個利好,匯率下滑可以增加企業額外的利潤。同時,可以提升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企業出口。

  以河北省的石藥集團為例,石藥集團每年出口産品總值為5億美元,由於人民幣貶值,出口歐美市場的VC産品每月利潤增加了500萬元人民幣。人民幣的貶值給外貿企業出口帶來了利潤空間和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他也指出由於美國QE的退出,我國將為部分商品的進口付出更高昂的代價。2014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額差距收窄,表明我國的商品進口量在增加。由於人民幣貶值,我國將為這些商品的進口付出更大的代價。廣州珠海一家做手錶珠寶進口的企業經理告訴記者,由於受到進口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企業的開支將增加近兩成,“受影響非常大”。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認為,在退出QE背後,是美國伴隨著貿易再平衡而出現的一輪經濟復蘇。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逐漸邁入穩定復蘇通道,美元升值,股票、不動産市場的上漲動力增強,海外投資回報趨於上升,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前景進一步向好。

  根據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日前發佈的報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勢頭,交易總數量為176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1%,創歷史新高。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對亞洲其他國家的並購數量達到43宗,僅次於北美和歐洲,同比增長近180%;與交易數量相倣,北美、亞洲和歐洲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金額前三的目標地區。

  樓市

  海外資金回流 加劇流動性緊張

  對於當下中國房地産市場來説,房價高企、産能過剩等已帶來不少困擾。而QE的退出,或進一步帶來風險。

  目前,很多房地産企業把海外當作了資金補給的重要來源。據數據研究供應商Dealogic的統計,2014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産企業總計在海外市場上發行了524億美元的債券。而據彭博社報道,中國房地産企業同期在海外銀行獲得的貸款總額高達59億美元,同比增長39%。也就是説,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産企業在海外發行債券、向海外銀行貸款形成的合計債務規模已經接近590億美元。

  業內認為,一旦QE退出,影響最大的是從境外融資的房地産企業,特別是資金來源於美國資本的投資機構,其從境外獲得資金的能力會被大大削弱,相關機構的資金面必然會陷入緊張。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量化寬鬆出現了大量的錢,這些錢並沒有進入到美國的實體經濟,而是跑到中國套匯、套利,造成中國房地産價格的飆升,變成中國的商品比美國貴。所以美國退出QE之後,過去的量寬所産生的泡沫會逐漸消失。

  此外,QE的退出無疑會加速美國市場的資本回流,這會直接觸及中國的房地産等資産價格,而房地産價格的波動與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聯動也會引發金融領域的系統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尹中立就公開表示,“中國錢之所以這麼多、這麼便宜,是與外匯佔款不斷增加有關係的。熱錢流入導致國內資金過剩,從而房價不斷飆升。”

  某地産分析師也向記者表示,事實上,很多外資是通過影子銀行等地下通道進入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即使熱錢撤出,也不排除一些外資繼續通過影子銀行通道投資中國房地産。

  目前,一些早已看清形勢的地産大佬們已然開始了戰略調整,去海外投資。“李嘉誠撤資”現象一直持續到現在,從今年8月份開始,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便相繼拋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

  易居中國研究總監薛建雄認為,這是國內大的投資機構根據全球經濟週期所做出的調整。“大的機構都在做這樣一個佈局,把大量資金投向歐美。未來幾年,在中國只有一線城市樓市還有投資機會,二線城市在樓市的投資機會就很小了,而三四線城市則更加沒有機會。”

  新環境下的新思路

  全球範圍尋找投資機會

  ■投資建議

  QE的退出,意味著投資邏輯被徹底改寫。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説,這意味著多方的轉變。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監、投資組合顧問遊國義表示,亞洲及新興市場總體仍然有較多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分散投資,著眼重點行業,對於部分表現較好或者認為潛力較高的行業,可以適當提高比例。

  他建議,高科技行業、美國工業、石油行業是每股當中較為有潛力的行業。他表示,高科技行業在美國本土市值的佔比大概在18%—20%,行業內企業在最近幾年累積了不少現金,隨著經濟慢慢復蘇,企業要保持競爭力,遲早要升級軟體、硬體。石油行業隨著美國經濟緩慢復蘇和地緣政治等因素等正面影響提升,也適合增持,此外,美國工業生産成本近期有和海外的差距縮小趨勢,長遠來看有發展潛力。

  在大宗商品方面,光大證券建議,投資者可以可關注成本受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下降的行業,如可選消費、工業、科技等。而微觀層面來説,儘管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不容樂觀,但投資機會仍存。高盛就提出,根據微觀層面行業走勢,投資者仍可在大宗商品市場獲利,如産能急劇上升後,銅可能將步鐵礦石的後塵下跌,而美國近期的天氣走勢提升了大豆産量,但大豆價格尚未充分反映新供應的上升,不失為好的做空標的,近期投資者可以做空銅、大豆、天然氣和一些貴金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