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大型客機首個大部段下線記

  • 發佈時間:2014-11-03 01:31: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5月15日,中航工業洪都研製的國産C919大型客機首個大部段——前機身——在江西南昌實現下線,這一階段性成果標誌著大型客機項目機體部段的下線和交付工作正式開始,消息一傳出,中航工業洪都一片沸騰。

  一座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拔地而起

  2007年2月26日,一個集結國家意志的重大決策,開啟了全新的航空時代——我國大型飛機研製被列入重大科技專項。這一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並行發展的戰略性選擇,使其成為提升國家技術經濟實力和工業化水準的重要引擎和軍民融合的典範項目。

  當之無愧,中航工業成為大型飛機研製的主力軍。2009年5月26日,洪都公司正式成為國家大型客機前機身/中後機身兩大機體結構部件的唯一供應商。他們慎重決策,適時調整企業戰略規劃,將“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機身段一級供應商”列入企業願景,並積極打造我國機身製造卓越研究基地。

  決策之後的行動,日進千里,南昌東郊、瑤湖之畔,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城的宏偉規劃開啟了洪都新的輝煌創業之路。曾是一片荒僻的湖鄉野徑緊鑼密鼓,全速推進,基於滿足國産大型客機研製能力需求的大部件裝配廠房、鈑金廠房、表面處理廠房、數控機加廠房陸續竣工;投資建設了自動化裝配生産線、蒙皮鏡像銑設備以及數控蒙皮滾彎機、噴丸強化機、12米陽極化生産線、12米退火實效爐……

  這裡,一座高起點的現代化國家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將拔地而起。

   打贏一場“新材料”核心技術攻堅戰

  製造技術是設計理念的強大技術支撐和實踐探索。型號研製以來,中航工業洪都始終堅持把製造技術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推進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組建技術攻關隊,攻克關鍵技術十多項,成為國産大型客機攻堅場上的“國家隊”。

  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是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國産大型客機前機身大部段是由蒙皮、客艙舷窗、客艙地板和承力部件等構成的筒狀結構部段,採用以鋁為基、加入適量鋰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該材料在國內民機應用上尚屬首次,而中航工業洪都承接的前機身和中後機身兩個部段約佔國産大型客機整架飛機鋁鋰合金材料的65%,這就意味著,一場圍繞掌握“新材料”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在洪都全面鋪開,曠日持久。

  自2010年承接了鋁鋰合金等直段的研製任務開始,中航工業洪都便組織實施專項關鍵技術攻關,開展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在3個月時間裏,突破了鋁鋰合金鑽孔、鉚接、鈑金成型等技術難關,隨後的幾年裏,通過承接國産大型客機前機身工作包首件、翼身組合體試驗件以及首架前機身任務,完成了該材料的製造工藝體系,突破了製造關鍵技術,形成了鋁鋰合金鈑金成形、表面處理、化學銑切等系列工藝規範,為大型客機的順利研製提供了技術保障。

  鋁鋰合金型材熱壓下陷製造技術攻關只是一個典型代表,同樣的,鋁鋰合金蒙皮噴丸強化、型材滾彎成形製造、蒙皮鏡像銑切加工、蒙皮噴丸校形等一批關鍵技術的攻克,不僅培養了一支高水準的工藝製造團隊,更提升了航空製造技術創新發展水準。

  兩名適航代表推動著數千個零件檢驗

  處於蹣跚起步的國産大客機,無論在設計理念、製造方法,還是在技術基礎、科研設施、創新能力等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都存在較大差距。

  僅以洪都人取得適航證一事便可窺于一斑。對於民機來説,適航取證是步入市場投入運營的關鍵。經歷了前期檢驗代表的痛楚,經過培訓,兩名洪都職工被委任為生産檢驗代表,他們苦練技能、狠下功夫,最終獲得局方正式授權。前機身1600多項零件和中後機身4000多項零件,其製造符合性檢查工作全靠這兩名適航代表,他們隨叫隨到,24小時待命,保證了合格産品不因適航檢查而拖延交付。

  在航空人眼中,對品質的嚴格就是對國家最大的忠誠。品質不僅僅是一張返修單、一串數據、一個零件,品質背後承載著成百上千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個幸福圓滿的家庭。每個細節、每道工序、每項服務都牽係著企業的尊嚴與榮譽。

  隨著前機身的下線交付,中國的大飛機正沿著夢想的足跡闊步前行,每一個見證並參與項目的洪都人,都會用心銘記那段激情燃燒的日子,記住用夢想鑄就成功的每個瞬間,記住團隊力量被使命牽引而空前釋放的歲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