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家電品牌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 發佈時間:2014-11-02 10: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市房山區長陽某小區內,王圓美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她走進廚房,先用美的電飯煲煮上一家三口的米飯,而後打開海爾冰箱拿出菠菜、番茄、雞蛋等食材,開啟老闆油煙機用蘇泊爾電炒鍋烹調美食。晚飯準備好後,王圓美在沙發上坐了下來,打開TCL電視,等待正在備戰中考的兒子和仍在加班的丈夫歸來。

  現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這些家電“明星”,中國家電自主品牌正一步步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贏得中國老百姓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喜愛與信賴。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家用電器類共有三個品牌登上榜單,分別是海爾、格力、美的。

  “我國家電行業品牌集中度相對較高,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佔據優勢地位,一些優勢自主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引領行業發展,在國際市場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農村家庭家電産品每百戶擁有量仍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間

  下鄉深耕農村市場

  “我來自小縣城,在我的家鄉都沒有蘇寧、國美這樣的大型家電賣場,一般是去縣城裏的商場買家電,我們那的人都挺認格力、海爾的,很多人都沒有聽説過西門子等國外品牌,我自己家用的就都是國産品牌。”來自河北現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劉雲利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目前,我國城市家庭家電産品擁有量幾乎飽和,主要需求來自於消費升級帶來的更新換代需求以及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新增需求,而農村家庭家電産品每百戶擁有量仍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間,未來其潛在消費能力的逐步釋放將成為支撐國內家電銷量增長的原動力之一。

  2013年1月,隨著最後一批22個省市的下鄉政策退出,我國實施逾5年的家電下鄉政策正式結束。家電下鄉政策中獲益最大的是國內品牌企業,海爾集團、格力集團和海信集團位列銷售額前三,分別為251億元、190億元和172億元,合計佔家電下鄉産品銷售總額的28.5%。海爾、格力等“城市大腕”在政策的推動下積極“下鄉”,很快完善了其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佈局,並借助其持續的産品優勢和完善的産品規劃贏得了當前和未來的市場,完成了市場資源和品牌影響力的積累,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在鄉鎮居民中留下了實實在在的好口碑。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表示,儘管家電下鄉政策結束了,但潛在家電産品需求在鄉鎮市場的釋放才剛剛開始。十八大提出城鎮化建設、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等要求,進城農民越來越多地享有城市的歸屬感,其過去不穩定的消費越來越多地向更加穩定的消費轉變。家電品牌將從消費能力、消費習慣和消費條件等方面得到大力普及,行業長期增長空間巨大。

  今年上半年,B2C家電網購市場規模為830億元

  觸網爭當“網路紅人”

  “我一般都在京東或蘇寧易購上購買電器産品,便宜、支付方便而且不用出門電器就送到家了。”90後女孩劉奕岑告訴記者。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逐漸成為家電消費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的轉變也促使家電業醞釀渠道變革。近兩年網路銷售異軍突起,電商已成為改變家電渠道格局的重要力量。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1萬億元,同比增長33.4%。其中,B2C家電網購市場規模為830億元,同比增長56.6%。家電網購加速發展,日益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動力。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對家電製造業來説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它所帶來的市場競爭讓傳統家電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薄,另一方面它也為傳統家電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作為線下門店的寵兒,美的、海爾、海信、小天鵝等國內“一線明星”主動順應這一潮流並開始對線上、線下的産品線統籌安排。海爾在高端産品上積極試水,發揮“大佬”的威力,以高價值、高端化、定制化産品開拓家電網購新模式。與此同時,在小家電領域,剃鬚刀領軍企業飛科在電吹風、理髮器、挂燙機等領域積極線上佈局,打破了高端個人護理電器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局面。

  因為節省了線下門店的房租、用工等費用,線上家電在價格上具備很大優勢。但劉奕岑也指出了一個事實:“我在網上買家電産品一定選知名大品牌,因為擔心小品牌售後服務不行,電商又不給維修。”

  顯然,要想當上“網路紅人”,家電品牌的售後服務體系至關重要。朱宏任表示,我國家電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售後服務體系建設,家電企業要從品牌戰略的高度規劃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對品牌的貢獻,不斷滿足消費者差異化服務需求。同時,應建立健全涵蓋售前、售中和售後過程的服務體系,根據自身目標市場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中國家電企業産品與外資企業産品差距迅速縮小

  出國躋身國際大牌

  “我到了日本租好房子準備買家電的時候發現,日本的商場裏有格力、美的等許多國內家電品牌。”在日本留學的學生韋傑告訴記者。

  隨著産業鏈建設的本土化,中國家電企業技術迅速發展,與外資企業的産品差距迅速縮小,越來越多的“本土明星們”走出國門積極推動自主品牌國際化。

  在大中電器通州店,記者發現市場活躍品牌大致可分為三個系列,有像長虹、九陽這樣的中國品牌,飛利浦、西門子這樣的歐美品牌,還有三星、松下這樣的日韓品牌。以空調為例,數據顯示,就全國934個市縣的家電賣場銷售情況來看,國産在售空調品牌33個,佔據了市場82.1%的份額,歐美品牌佔據了3.7%的份額,日韓品牌佔據了14.2%的份額。

  當前,全球家電市場的競爭已演變為品牌的競爭,品牌國際競爭力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和在全球市場生存的基礎。最早開拓海外市場並最早強勢邁入全球競爭階段的海爾堅持以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場,在技術創新與標準制定方面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準;致力於技術創新的格力産品已經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圍繞“産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主軸的美的正努力打造成為全球家電産業的“創新力”標桿。

  但國內家電要想成功立足海外仍需在品牌建設上狠下功夫,正如朱宏任所言,我國家電行業的品牌建設水準與生産製造能力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品牌附加值較低,産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出口以定牌加工為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