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懷德:以法治文化滋養法治社會

  • 發佈時間:2014-10-31 16: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何制定治國理政的良法?又如何使這種良法得以有效實施?唯有讓法治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形成一種文化,才能實現真正的良法善治。可以説,法治文化是現代國家的必需品,正是這種文化奠定了一個國家的法治水準,也正是這種文化滋養和培育了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但也應看到,社會不會自動接受法治文化,特別是當法治與人們的傳統觀念和自身利益發生衝突時,人們自然會選擇已經習慣了的人治,故而法治之路依然漫長,成為文化更需假以時日。

  雖然法治文化的形成十分艱難,但只要大力倡導,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模式,努力營造法治氛圍,法治在中華大地總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終將成為一種信仰、一種文化、一種核心價值。

  領導幹部要率先垂范。只要各級黨政機關尤其是領導幹部克服人治思想,增強法治觀念,習慣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就能夠帶動全社會崇尚法治,形成法治文化。領導幹部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整個社會,所以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立法機關科學立法,這些都是影響法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比如針對陳情問題,就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在破除人治奉行法治問題上,領導幹部應當率先垂范,帶頭守法,運用法治方式推進工作,整個社會的法治氛圍就會有很大的改觀,法治文化也才可能逐步形成。

  媒體要理性傳播。媒體是資訊的傳播者,是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的關鍵一環。媒體的理性和規則意識、自律和責任擔當,對整個社會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興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媒體的導向很重要,只有當媒體展示真相、客觀表達、嚴守規則、維護公平正義,社會才能真正尊崇法治,我們期待的法治文化才會形成。

  學校要承擔起教育責任。文化的養成不可能速成,必須從小灌輸、教育、訓練。法治信仰涉及三觀,只有家庭的耳濡目染,教育機構的長期努力,全社會的共同推進,才可能逐漸形成。尤其是學校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學校應該把法治課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生從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強規則意識、程式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公眾要理性表達和行動。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礎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國式過馬路”、“信訪不信法”、“走關係”強于“走程式”大行其道時,我們就必須反思,是什麼力量讓規則失效,是什麼力量讓理性缺位。為什麼人們不願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按照法律渠道解決問題?為什麼人們遇到熱點問題就無視規則競相從眾?如何才能保持理性、按規則行事?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也是法治文化形成過程中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法治文化還需制度保障。有些國家的信用體系是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號是公民唯一的證明記錄,考試作弊可能就是一個污點,商場盜竊也成為污點,人一生中不斷累積的這些污點不僅影響著繳納保險金額的高低,還影響未來的職業選擇,影響人生前途。社會信用制度對人的行為和習慣有明顯的規範作用,其後又有強大的威懾力保障。現在,我們由於信用體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約束,容易造成一些執法隨意和腐敗現象。社會信用缺失本質上還是制度缺失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説,形成法治文化還有賴於健全並落實各項制度。(作者:中國行政法學會會長 馬懷德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10月31日第十一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