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金融史料重見天日
- 發佈時間:2014-10-31 15:31:49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江躍中 通訊員 完顏紹元)由復旦大學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上海金融法制研究會和上海市檔案館聯合主辦的“銀行家與上海金融變遷和轉型”研討會近日在復旦大學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湮失65年的近代上海金融珍貴史料已重見天日,金融史學者劉平歷經多年艱辛甘苦編纂的《稀見民國銀行史料初編》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用90萬字的篇幅“還原”了上世紀20年代起發行的銀行內部同人刊物《海光》月刊,忠實記錄了當時上海金融發展“原生態”進程。滬上金融專家認為,這項新推出的近代上海金融史料整理研究創新成果,對近代中國金融史、社會史、經濟史、旅遊史乃至軍事史的研究,都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據史料記載,民國時期的上海中外銀行麇集,其中由著名銀行家陳光甫創辦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創造了近代中國金融史上多項“第一”,成為民族銀行業艱難發展的典範。《海光》月刊是在陳光甫倡導下創辦的,是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內部發行的同人刊物。1929年1月創刊,1949年7月終刊,共出刊142期。該刊以“喚起行員對於銀行所負使命之注意,並供給各人一種精神食糧”作為辦刊宗旨,歷經20年歲月沉澱,構成相對獨立完整、具有“原生態”特徵的金融企業史料。
上海市檔案館副館長邢建榕研究員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研究的專家,他認為因為《海光》是內刊,搜尋困難,過去多為研究者忽略,所以《初編》出版有重要意義,首先在於它極大豐富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專題研究的史料資源。《海光》文稿幾乎都出自該行管理層和職員之手,親歷親為、所見所思,記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歷史活動大量的資訊和細節,刻下了真實而寶貴的歷史痕跡,故不僅“稀見”,而且彌足珍貴。“金融史學者劉平先生經過多年的艱辛尋覓,終得基本匯輯全套《海光》文稿,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研究重構一宗容量達90萬字的史料,作出了基礎性的奉獻。”
金融研究專家指出,《初編》另一個特點是涵蓋面廣。《海光》所刊文稿,不僅包括該行基本行務、同人公私生活等,還因為實施“服務社會”的宗旨以及市場調研、推廣業務、放款徵信、修睦客戶、網點規劃等需要,考察和記述對象涉及當時社會經濟的諸多層面。南京大學教授陳謙平表示,《初編》的社會史資料價值含量高,表現在記述的真實性、涉及的廣泛性、文章的可讀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