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商品糧基地遭遇秸稈焚燒尷尬 工業化利用將成未來方向

  • 發佈時間:2014-10-31 10:41: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10月31日電(記者張建)中國東北部的黑土地是中國最肥沃的土地,這裡也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然而,隨著糧食的連年增産豐收,這裡也正在遭遇秸稈焚燒帶來的尷尬。業內人士認為,在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正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源轉化等工業化利用或成未來重要方向。

  連日來,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多地持續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哈爾濱、長春市、瀋陽市、吉林市、鐵嶺市等重要城市空氣品質持續惡化。焚燒秸稈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長春市,空氣中瀰漫著焚燒秸稈散發出的刺鼻味道,一些市民對突如其來的霧霾天氣猝不及防。根據長春市全市空氣品質實時發佈系統顯示,30日17時PM2.5為605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為500,級別為VI嚴重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PM10也達到了嚴重污染的級別。

  長春市市民張國説,雨水和霧霾疊加的情況真是不多見,大家都在討論是不是天上下泥了,臟兮兮的。“過去,長春市一直有很好的空氣品質,不知道為什麼變了這麼多。”

  面對屢禁不絕的焚燒秸稈現象,中國支援秸稈的綜合利用。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等文件,東北多地也都在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途徑。

  以長春市為例,該市確立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方針,提倡秸稈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到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50%左右。

  據長春市農業委員會統計,僅長春市秸稈産量就有1200到1300萬噸。對於目前的秸稈利用,一方面是製成秸稈顆粒當做燃料,一方面是秸稈直接用於發電。

  長春市發改委産業協調處處長蔣義説,早在2011年,該市就開始秸稈綜合利用探索,大成集團秸稈制化工醇原料糖項目就是重要標誌之一。

  據介紹,大成集團通過秸稈制糖工藝生産的糖産品不但成本低,而且品質優。中試結果顯示,生産一噸糖只需2.5噸玉米秸稈。農民每生産1噸玉米,可同時增加秸稈收入960元。

  然而,秸稈綜合利用也面對一些困難。由於收儲和交通不便利、企業輻射半徑有限、一些農民坐地起價等原因,一些生物質能源企業和發電企業由於收不到充足的秸稈原料,生産成本過高,一些生産線出於停産半停産狀態。

  東北多地已經明確要求有關部門研究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在生物質燃料發電、造紙、畜牧飼料加工等方面給予更多項目建設、政策、資金支援,提高對秸稈還田補貼資金額度,有效提高秸稈還田率,恢復保護土壤。

  長春市農業委員會政策法規處處長孔令波認為,無論是秸稈利用規模,還是秸稈消化能力,中國目前的秸稈綜合利用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建議國家出臺更強有力的政策,比如在秸稈加工收儲農機購置補貼、工業化利用和秸稈還田等方面重點促進秸稈轉化利用。”

  有關專家認為,工業化利用秸稈才是解決秸稈焚燒的治本之策,有關部門和地方應該儘快破解秸稈利用遇到的困難,拿出更加具體的舉措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另一方面,為解決當前秸稈焚燒對大氣空氣品質造成的嚴重影響,禁燒秸稈的行動也在一些地方開展。記者在一些農村了解到,由於白天管理的相對嚴格,“白天不敢燒,晚上偷著燒”,這是目前一些農民面對各級政府禁燒秸稈通告的應對之策。為此,東北一些省份還啟動了秸稈禁燒夜查行動。

  以吉林省為例,該省已決定每3天通報一次各地秸稈焚燒火點數據,並將組織督查組明察暗訪嚴控秸稈焚燒。吉林省環保廳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強化監督,加強協調,與林業、農業、公安、發改等部門配合,嚴格巡查檢查,有效遏制秸稈焚燒行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