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勾勒未來智慧城市藍圖

  • 發佈時間:2014-10-31 09:53: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武漢10月31日電(記者羅鑫 廖君)31日,由中國工程院、德國科學與工程院和武漢市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德智慧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武漢閉幕。

  當天也是首個“世界城市日”,聯合國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日,第一個由中國政府倡議並成功設立的國際日,本屆主題是“城市轉型與發展”。

  在為期3天的時間裏,200余名中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會聚武漢,圍繞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研討,探尋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共同勾勒未來智慧城市藍圖。

  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全球城市化的步伐正在逐漸加速,城市帶給人們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同時,也産生一系列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一半,這一比例預計到2050年將上升至60%,無序擴張導致的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問題已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符合當今世界城市發展趨勢。

  “未來的城市是什麼模樣?應該是智慧技術融入每一棟建築、每一輛交通工具乃至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利用這些技術充分優化社會資源分配,提高社會運轉效率,打造一個個更為宜居、經濟和穩定的智慧城市。”德國科學與工程院教授馬科斯説。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説,全球城市的數字化和網路化建設近年來方興未艾,目前已初具智慧城市雛形。2013年,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佈未來世界趨勢的報告稱,目前世界正處於重大技術變革中,這些技術所涉及的是新製造、新能源和智慧城市。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認為,智慧城市已成為近年興起的城市建設與管理新趨勢,不僅可以激發科技創新、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而且有利於提高城市的管理水準和綜合競爭力,使城市運作更加安全和高效。

  歐盟代表菲利普教授在智慧城市發展展望的演講中説,智慧城市建設涉及的領域廣泛,既包括資訊環境、産業發展、資訊網路、智慧製造、交通與物流,也包括城市環境、智慧城市醫療和城市安全等方面。中國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潛力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屆時,智慧城市建設將可以很好地解決人口增長、交通擁堵帶來的問題。

  潘雲鶴説,中國政府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日益重視。目前全國超過300個城市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並且有些城市正逐步加大投資額,規劃和建設呈現出中國城市管理的特點,比如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投資佔比較大等。中國力圖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

  中國中部城市武漢作為國家科技部和住建部智慧城市雙試點城市,近年來立足科教優勢,構建智慧應用、智慧産業、智慧運作三大體系,打造中國智慧城市領軍城市。目前,已實施智慧市政、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15個專項規劃,城市治理能力越來越現代化。

  “建立全國首個特大城市及城市地上、地表、地下一體化的三維模型,初步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的智慧感知、分析、服務及決策;利用城市視頻網路和人臉識別提高重特大要案破率,武漢正在經歷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變化和便利。”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賈耀斌説。

  研討會上,武漢、杭州、大連等地的政府官員紛紛表示,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在智慧城市領域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希望學習借鑒這些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準和服務水準。同時,期望加強交流與合作,共用發展機遇。

  針對智慧城市建設涉及的網路和資訊安全問題,專家不少建議,在未來智慧城市發展中,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都需防範相關風險,加強安保系統建設,保護網路資訊安全和個人隱私,建立公民隱私安全保護責任體系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