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市值管理
- 發佈時間:2014-10-31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隨著新“國九條”首次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A股市場上掀起一陣陣市值管理的浪潮,眾多機構蜂擁而入,協助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維護。之後,有的公司基本面獲得改善,股價穩打穩扎、震蕩上行;有的公司卻只是炒作概念,公司品質並未提升,股價在一飛沖天後又墮入塵埃,剩下一地雞毛……
★到此一遊?
“主要相對於利潤管理而言,是以市值為導向的股東價值管理,而不是傳統做法上的以利潤為導向。由於上市公司市值等於凈利潤和市盈率的乘積,因此市值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投資者給予的溢價倍數和市盈率。”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表示。
但實際上,影響公司凈利潤的因素,比如營業收入、經營成本和稅費等相對容易估算和預計,而影響市盈率的因素就比較複雜,需要綜合考慮公司治理結構、商業模式、成長能力、現金流量、投資者關係維護等。此外,就外部環境而言,公司所處的行業特點、股票市場自身的週期也會對公司估值水準産生一定影響。
從A股自身情況來看,由於近年來市場“牛短熊長”,許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大幅縮水,特別是一些銀行、鋼鐵等國有大盤股紛紛跌破凈資産,市凈率也長期處於低位。中國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底,在2460多家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凈資産總額佔83%,凈利潤總額佔85%,總資産總額佔到88%,但其市值只佔A股市值的69.8%。
施光耀説,隨著國企改革從管“人財物”到當“出資人”這一思路逐漸明晰,未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把市值管理納入考核範圍。
目前來看,市值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或方案多種多樣。據了解,這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並購重組、股權質押、回購等綜合性投融資方案;二是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大宗交易等證券交易方案。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管理工具背後,已閃現出市場上多個參與機構的身影。
“目前,市場上號稱能提供市值管理業務的機構不少,包括券商、財經公關、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陽光私募等,但是不同機構在業務上有不同的側重。”一位PE機構的人士表示,比如,財經公關側重投資者關係維護,PE側重並購重組,私募側重二級市場的股價維護,而券商側重盤活大股東存量持股市值。
“總體來看,市值管理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公司自然的成長,但是一般來説,上市公司靠自然成長得到市值增加比較緩慢,更重要的一條則是通過並購重組來完成,並購重組是市值管理的核心手段。”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發生並購案例達2007起,涉及交易金額1.27萬億元,已相當於去年全年並購重組交易涉及金額的總額。儘管公開數據無法證實上市公司實質參與市值管理的情況,但在並購重組大潮涌起之下,市值管理儼然已成為上市公司中的“時尚范兒”。
★好經被念歪?
隨著市場上各路人馬的紛紛涌入,市值管理業務變得有些魚龍混雜、參差不齊。長期以來,由於市場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有種誤解,將其僅僅等同於維護股價,一些機構或公司大股東抱著賺快錢的心態,通過各種市值管理工具,在涉嫌操縱股價的灰色交易中牟取利益。
“如果公司股價長期跌跌不休,市值管理確實是一劑不錯的‘藥方’,但很多公司和機構在這劑‘藥方’中摻雜了不可告人的成分,基本套路就是老式坐莊的變通。”上述PE機構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各類機構在做市值之前,會先和上市公司佈置好大致的框架,如什麼時候出利好或利空消息,籌碼怎麼分配,最後收益怎麼分成等。
以一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為例,此前公司股價走勢平平,自去年以來,該公司花大手筆並購了數家公司,一些機構紛紛參與定增或去調研,各種“概念”、“故事”講得天花亂墜。隨著公司股價一路上揚,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管、機構卻接連套現退出。目前,該公司股價相對最高點時已被腰斬,套牢了一批跟風追漲的股民,公司市值也只是“曾經高過”。
吳曉求表示,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有利於實現橫向擴張、上下游整合或多元化發展,但並購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把公司的業績做實做厚,否則股價最多只是“到此一遊”,很難真正達到市值管理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來券商業務創新的發展,股權託管管理、大宗交易、股權質押融資、融券業務、約定式回購等以券商為主要參與力量的市值管理業務也在興起。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説,券商開展市值管理業務主要憑藉著通道優勢,盤活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存量持股市值,以獲得一定的佣金收入或利息收入。
以大宗交易為例,如果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股票已經解禁,需要套現但不想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構成衝擊,這時券商可通過大宗交易來幫助公司大股東實現這一目的,一方面券商有交易通道,另一方面券商可幫助尋找接盤方或者券商直接接盤。但這些業務在實際操作時,容易淪為公司大股東套現的工具。
“這些市值管理方案,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公司短期內的股價做文章。雖然股價高低確實是影響市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但絕非全部。”李大霄表示,長遠來看,上市公司內在的諸如公司治理、經營管理、投資者關係等才是市值管理的重點所在。(經濟日報記者 何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