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原”的“大文章”
- 發佈時間:2014-10-31 03:32:1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見習記者姚媛
一個個小山丘,如同裹著黃綠色袍子的蒙古包,綿延著伸向遠方。一叢叢灌木零星點綴其上,驕傲地舒展著身姿。時值金秋,草原處處景象美。6年前,這裡還曾是一片裸露的荒山,當地人戲稱上山為“踩地瓜皮”。
走進遼寧省北票市,就會親身體驗這一巨大變化。今年,遼寧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滿山倔強生長的小草,見證了遼寧省各級草原和相關部門在改善草原生態環境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雙項搭檔治沙化
北票市位於遼西北地區,是遼寧省主要草原分佈區,也是全省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的集中區和生態脆弱區。
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遼寧省國家半牧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實施方案》和《遼寧省國家半牧區落實草原禁牧補助政策實施方案》的精神,2012年,遼寧省康平、阜蒙、彰武、北票、喀左、建平等6個國家半牧縣(市)被納入國家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範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確權就沒有承包,沒有承包錢就無法下發。”遼寧省草原監理站站長陳曦介紹説。2005年,遼寧省草原權屬確定試點工作開始。2008年,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草原權屬確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草原確權和承包經營工作。
“在確權的時候,我們下了很多苦功夫。”陳曦説,“首先由縣級草原監理站對草原進行GPS定位,1500萬畝地都有它的地理坐標。待村裏進行公示後,鄉畜牧獸醫站、林業站、農經站、土地辦、鄉長等簽字,再由縣草原站報縣政府審批。如此,不但確權的結果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也使本次確權有了法律效力。”
在確權的基礎上,遼寧省于2012、2013年,完成了177萬畝人工草場牧草良種補貼項目播種草任務,並按年度以每畝6元錢的標準發放草原禁牧,每戶500元的標準發放牧戶生産資料補助資金。
2008年6月,遼寧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專題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方案》。2009~2011年,省政府投資3億元開展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建設成效顯著。2012年起,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改善高山遠山草原的生態環境,省政府決定再用4年時間投資4億元,治理沙化草原400萬畝。即“1年1億元,建設100萬畝”,實施以圍欄封育、補播改良為主的草原沙化治理建設工程。
山綠了,水清了
“這兩年,大黃風沒了,霧霾沒了。以前冬天風刮得呼呼的,都是帶沙的,那種霧霾天氣太常見了。現在好多了,山變綠水變清。過去下雨,水一下山,都是通紅的,現在山上的水基本下不來了。以前發水嘩嘩的讓人心裏害怕,今年總共就發了一場水,還不太大。”北票市上園鎮勿拉草村村民馬萬昌説。
在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區內,草原植被逐漸恢復,水土保持功能明顯改善。用草治理草原沙化,有“投資少、見效快、效果好”的特點。
一般而言,治理地區當年就可以看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變。三五年後,草便盤根錯節,形成如地毯一般的覆蓋層,過去囂張肆虐的流沙,也不得不乖乖地被降服。
建設禁牧區,平均每畝需要投入100元,其中66元為圍欄、標語等設施的建設。陳站長算了一筆賬,現在圍起來的都是荒地,平均5畝地可以養一隻羊,而一隻羊的效益很容易達到1500元,相當於最好的一畝耕地的産出。
遼西北地區號稱“十年九旱”,乾旱一直是困擾當地農牧業生産的大問題,糧食作物絕收的風險很大。今年,遼寧遭遇了60年一遇的乾旱,旱區大片玉米乾枯死亡。禁牧區內,即便是今年新種下的草,仍然能夠存活。當草長到第二年、第三年時,這樣的乾旱也只會影響産量,牧草決不會枯死。
《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方案》中規定,當完全禁牧區植被蓋度達到70%時,就可以作為打草場,割下來的草可以作為舍飼飼料。馬萬昌説:“草長高了,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上去割了。十分鐘就割一大捆,一天都管夠了。”
對治理區的優良牧草加以利用,可以産生相當的經濟效益。據估算,500萬畝治理區,每年新增牧草産量近30萬噸,增加的牧草可養羊90萬隻,治理區已經逐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蓄水池。治理工作也帶動了當地飼養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畜牧業健康發展和養殖規模化水準的提高。興草富民,仍需制度保駕護航
截至2014年9月,通過圍欄封育、補播改良和鼠蟲害綜合防治措施等,遼西北地區累計治理沙化草原600萬畝。預計二期工程結束時,能基本覆蓋遼寧省內需要沙化治理的區域。
然而,治理後的短期成效,如何長久延續下去?在政府主導的治理模式下,如何構建良性迴圈的管護鏈條,使已經治理的草原避免再一次退化的危險?在一些地方,仍有在禁牧區違法開墾、未經審批採砂等行為。偷牧、人為破壞圍欄等設施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草原仍需依賴強有力的管護才能生存。目前,每年由遼寧省財政撥付平均每畝0.8元的保護費用。遼寧省朝陽市草原監督管理所所長侯宇介紹説,目前治理區已形成一套以鄉鎮為基本單位的技術體系和監督管理機制,進行巡邏、處理違規事件等日常維護工作。“通過執法,老百姓的守法意識和自覺性慢慢提高,保護草原、關注生態的意識也樹立起來了。”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困難。首先,草原執法缺乏專業的執法隊伍,護草員多是兼職,管護責任無法完全落實,也沒有統一的服裝。如此一來,執法權威難以樹立。其次,對於違規放牧等行為的處罰,現行法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造成了執行的困難。第三,執法力量較弱。按照一個護草員看護5000畝草地,全省600萬畝治理區計算,全省共需要約1萬多名護草員。然而,當前遼寧省草原執法人員還不足300人,護草員僅1200多名。
這是全國草原監理系統的一個縮影。我國有60億畝草原,全國草原執法人員僅有9800多名,平均下來每人就要承擔61萬畝草原的執法任務。除此之外,裝備落後、資金缺乏等問題,都造成草原執法力量的嚴重不足,使其很難承擔大面積的草原執法工作,適應不了強化草原執法監督的要求。現在,林業、耕地都有了嚴格的保護制度,草原也呼喚相應的保護制度建設,期待有更加專業執法隊伍保駕護航。儘管近年來草原監理隊伍和體系建設有了較大進展,仍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如今,環科爾沁沙地南緣的草原阻沙帶已初步形成,不但遼西北地區生産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就連遼寧的中部城市群,如瀋陽、遼陽一帶,也能免受沙塵暴的侵擾。以前,科爾沁沙地會以每年5~20釐米的速度向南侵蝕,每年損失的耕地僅彰武縣就達100多畝。
“我們的草原是小草原,但我們做的是大文章。”遼寧省朝陽市畜牧獸醫局局長黃承均説,“草場雖小,可它養育的是一方水土,守護的是中部地區發展的生態屏障。”佔我國國土面積41%的草原,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保護草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修復草原生態,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是惠及全國、利在韆鞦的大工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