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2歲的燦爛“公演”

  • 發佈時間:2014-10-30 09:33:35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淩 鶴

  10月23日,中國美術館被一位82歲仍激情創作的遼海學者書法家的自書詩展所震撼,他的名字就是李仲元。 126幅自書詩均為鴻篇巨制,且多為近期創作,吟咏祖國河山,感慨人生際遇,氣象正大。詩情、書意、文采、華章精彩呈現,詮釋了書法藝術非朝夕之功,乃畢生求索之中華精粹的文化內涵。

  中書協主席張海先生欣賞李仲元老當益壯,不斷求索的藝術追求,欣然為展覽題寫“芳林花雨 藝徑通幽”,以此勉勵書屆不論老中青都要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創作出精品,弘揚中華美德及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展覽由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瀋陽市文史研究館主辦。開幕式京沈兩地群賢雲集。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張梅穎,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葛振峰,原文化部常務副部長、原中國文聯黨組書記高佔祥,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恒,原中國文聯副主席胡珍,中國書協主席張海,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洪武,中國書協副主席蘇士澍、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以及來自遼寧的文化界、書屆領導及九畹書家群代表出席。千余人觀展,展出將持續至11月2日。

  文心萬象

  在當今中國書法界,李仲元先生是一位難得的素養全面的藝術家。他少承庭訓,家學淵源,敏而好學,博覽群書,硯田耕耘,孜孜以求,以獨樹一幟的書風,氣格高雅的詩賦和頗具建樹的文物研究成果,毫無遜色地躋身於全國知名學者、詩人、書法家之列。

  中書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陳洪武在觀展時,引起了他作為詩人書法家的共鳴,現場深情吟咏了李仲元先生的愛國詩歌,讚嘆其家國情懷的可貴,並在《瀋陽賦》前駐足欣賞,稱讚其書寫雅氣而不失骨力。

  中書協副主席聶成文在致辭中説:“上世紀80年代的遼寧九畹書展在全國有震動力,李仲元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以自己的執著勤奮,膽魄自信,自家境界,文采飛揚的筆情墨趣展現了82歲的大氣派,大輝煌,值得學習。 ”

  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郭興文在講話中盛讚:“仲元先生的自書詩,品位高、容量大、形式美,充分展現了獨特的文化視野和審美情趣,也透視出飽經滄桑的社會閱歷和生活體驗,表達出對審美對象自我物化的心靈闡釋。仲元先生數十年臨池不輟,溯秦步漢,崇晉宗唐,追慕先賢,含英咀華,探幽發微;任憑書壇風雲變幻,潮漲潮落,依然不改初衷。天骨俊逸,率意精微,畢生追求古典美。所書舊體詩音韻鏗鏘,情辭並茂,鮮活生動地再現了達觀自如的創作個性和高雅超邁的審美觀、生活觀。詩中,有愛國情懷的抒發,懷師念友的傾吐,寄興山水的放吟,對先賢往聖的追慕和翰墨丹青的品評,還有更多的心志感慨的表達。讀仲元先生的詩,實際上是在接受中華傳統詩詞這種最古老、最優秀、最能陶冶人性情的國粹的熏陶。先生承繼了‘文以載道’的傳統,于大量的歷史人物、出土文物、勝跡景點、事件活動中生發出社會責任與擔當,體現了愛國、愛鄉、愛民、關注社會、人生、世象的理想與情愫。 ”

  李仲元先生的詩歌創作可謂文心萬象。精於用典且化用無痕。自作詩 《望月思登》:“人寰翹首盡遐思,欲把蟾宮一探之。是處高樓何所砌,當年老桂可生枝。巡天原本遊仙幻,比翼終須待歲時。今放神舟通碧落,嫦娥迎客莫嫌遲”。運用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典故,又與神舟探月的現實壯舉相聯繫,使讀者産生心底的共鳴,古今相映生趣,雅俗共賞。

  沈鵬先生曾説:“詩意在書法藝術中融化,體現為書法品位的升高。而書法的節律感與抒情性,對純真的詩情也起著良性迴圈作用。 ”

  古往今來詩書結合或詩書畫結合已成為中國文人的一種追求和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從東漢的蔡邕,兩晉的陸機、王羲之,到唐代的張旭、顏真卿、柳公權,再到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和宋徽宗趙佶,南宋的岳飛、陸游,無一不兼擅詩文而工書法,從而為後人了解他們提供了相互映襯的文本。品味李仲元詩書的有機融和,體味到其中蘊含的中國獨特的文化精神——“和”。不論是漢語的押韻之“和”,書法的虛實相間之“和”,還是詩與書結合之“和”。這種“和”與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中貫穿的“和”一脈相承,尤為可貴。

  瀋陽市書協主席董文評價:“仲元先生的筆下詩之氣韻、意境,與書之氣韻、意境,相生相發、相得益彰。詩意化的書法,抑或書法的詩意化,在激情、氣息、功力的虛實變化和共同作用下表現出的藝術魅力妙不可言。仲元把對自然、藝術與人生的體悟,物化成具有文人特質和文化品格的‘心畫’與‘心聲’ ,彰顯出詩書俱佳的功力和成就。 ”

  筆寫我意

  李仲元先生在展覽開幕式的致辭中真情述説心聲,在中國美術館辦展覽圓了他的夢想,書法不是青春事業,藝海無涯,求索不停,以我筆寫我意,敞開書人胸襟,弘揚人間正氣。

  全國政協常委、中書協副主席蘇士澍深度解析了李仲元先生的成長背景與藝術造詣:“李仲元先生幼承家學,是學者型的書法家,有極為深厚的學術涵養,堅實的古文化底蘊,這些都為他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泉。加之幾十年的寒暑不輟,他的書法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不可抑制的個性,形成只屬於他自己的形神融合的載體。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崇尚魏晉書風的神采和意趣,有著撲面而來的極為濃郁的書卷之氣。如果説書法作品只是書法家創作的過程,那只是説對了一半。真正的書家之作,還有打動世人的社會效益一説。我不習慣在評價一個人的作品時,無限地上升理論標準,一下子説得那麼天衣無縫。客觀地、冷靜地觀察和評價才是最為科學的態度。李仲元先生的書風給人以美感,使觀者的愉悅之情隨之而生。難得的是,他在體現美感時,不失力度,這是最可貴的。要知道,這種力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多年修煉而來的內力,發之於心胸,通過身軀的運作,由肘及腕而達之於指,最後再通過管毫的運作,將墨落于紙上。説來並不輕巧,做到更難。這是一種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技藝。每個人領略的不同,表現得也就出現差異。我們看到李仲元先生不僅掌握了這種技藝,而且運用得是那樣得心應手。他在發力的同時,提按分明有致,於是輕重、枯潤、濃淡、伸縮的變化隨之而出,虛與實的辯證關係也就合理地體現出來。用力是一個問題,但如何用力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李仲元先生為我們探索出成功的路徑,很值得我們借鑒。就其書作《北鎮三咏》來説,真是有斬釘截鐵的氣勢,我們看到其筆觸跳躍不已,忽而細若髮絲,忽而重比刀戟,但是始終不離不棄的就是一個力字。更難得的是體現力的同時,不忘一個美字,二者自然相處,讓人不禁想到風吹高木的情景,誘人詩性,松與風真是缺一不可。 ”

  欣賞李仲元先生的書法作品,“如讀唐詩宋詞,如觀翠竹沐雨,玉蘭臨風,如同謙謙君子懇談,不覺融入芝蘭之境”。

  藝無黃昏

  李仲元自幼習書,雖文物考古工作為其主業,但翰墨之愛癡心不改,執筆臨池已逾60年。書承“二王”帖學正脈,廣取唐宋諸賢妙法,作品雅逸多姿,爽健飛揚。其父李文信先生是東北文博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1959年,李仲元經父親引見拜沈延毅先生為師,在父親和恩師的教導下,淪精翰墨,鍥而不捨,漸得精進。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書法藝術得以復興。此時,他已是遼沈地區較有影響的書法家,在創作上頗具實力。 1980年5月,其作品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同時,他作為展覽組委會工作組成員,負責展務工作,不辭辛苦地為展事操勞,親歷了中國當代書法史上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同年,他又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屆書法家代表大會,成為中國書協成立的見證人與參與者之一。這一時期,李仲元確立了自己對地域文化的獨特建樹,步入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沈延毅等先生的影響,遼沈書壇形成了崇尚碑學的風氣。但是,李仲元卻另辟蹊徑,以帖學為宗,博觀約取,別出心裁。他的書法先時以“二王”鑄基,行書宗法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楷書取法 遂良《陰符經》《雁塔聖教序》及顏魯公《李玄靖碑》,草書研習懷素《自敘》《食魚》《論書》諸帖以及孫過庭《書譜》;後行書轉益米芾《蜀素》《苕溪》,董其昌、王鐸之墨跡。他上下求索,融會貫通,深諳帖學書法流變之津梁,取精用宏,脫化而出,漸成自家胸次風規。

  李仲元同時致力於文博事業,精於考古鑒定,過眼了大量的歷代名跡,長期浸潤其中,睹物見性,因而在藝術上的見識與氣量自然有逾于常人。上個世紀90年代,他已嫺熟于書法之技,進而追求風神特出的藝術美感;如草書《自作詩二首》《丹青引》、行書《江城子·密州出獵》《訪蒲松齡舊居》等,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贏得讚許。

  中書協理事、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胡崇煒讚揚李仲元先生作為遼寧九畹書家群的優秀代表,其書法藝術在歲月中一直精進,師古並出己意,氣正韻雅。其“依仁遊藝、技進乎道”的藝術境界使李仲元先生的書法、詩歌與生命融為一體,展現獨特的風骨與優雅相結合的中國文化精神。他的自作詩詞造詣深厚,才華橫溢,是書屆書寫的一種榜樣引領。

  “詩如其人” 、“書如其人” ,古訓久矣。環顧當今藝苑,雖人才輩出、專家濟濟,而數藝兼工並擅者寥寥無幾。李仲元先生以其聰慧的天資、深厚的功力、廣博的學養,多管齊下並各結碩果,成為詩書俱佳的一代通才。

  李仲元先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創作力,每年到海南清靜之地凝神創作半年之久,佳作不斷,新意不斷,其“藝無黃昏,情懷不老”的可貴精神譜寫了新的書屆傳奇。這一場82歲的燦爛“公演”瀰漫著濃郁的文化馨香。

  □楊君毅邢桂銘 攝影

  ■李仲元簡介

  1933年生,瀋陽故宮博物院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顧問,瀋陽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瀋陽市收藏家協會會長,瀋陽詩詞學會名譽會長,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獲中國書法家協會30年貢獻獎,遼寧省文藝終身成就獎。

  多年從事中國古代藝術研究和瀋陽地方考古。精於文物鑒賞,編寫《瀋陽故宮藏明清畫選輯》、《明清楹聯選》、《紋飾典故》、《緣齋存稿》等圖籍專著多種。發表《古候城考》、《竹主題畫源流》等論文數十篇,涉及史地研究、文物鑒賞、專題探討等多方面。喜書法藝術,多年臨池不輟,于晉唐前賢墨跡多有心會。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各名勝、碑林亦多鐫刻上石。出版有《李仲元書法集》。喜作舊體詩賦,詩風清雋典麗,別具韻致,有詩集《緣齋吟稿》、《瀋陽賦》、《鐵嶺賦》出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