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峽工程,讓長江“黃金水道”實至名歸

  • 發佈時間:2014-10-29 14:12: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武漢10月29日電(記者劉紫淩、梁建強)高峽平湖,百舸爭流。金秋十月,即將第5次蓄至175米的三峽水庫,寬闊壯美,滿載客貨的巨輪往來如織。

  從1994年動工興建,到2003年開始蓄水成庫、船閘通航,三峽工程帶來了顯著的航運效益。在工程興建20週年之際,記者溯江而上採訪,更直觀地感受到,三峽工程讓長江“黃金水道”實至名歸。

  從急流險灘到波平如鏡,“川江不夜航”成為歷史

  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險灘密布。

  “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回溯往昔,川江航行曾以險、難著稱。

  “那時,重慶至宜昌江段水流急、灘險多、航行困難、通過能力很低。”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三峽辦副主任郭濤介紹,三峽工程建成後,長江上游600余公里江段航運條件顯著改善。航道維護水深從2.9米提高到3.5米-4.5米,航船噸位也從1000噸級提高到3000噸-5000噸級。

  139處灘險、41處單行控制河段、25處需絞灘通行航段……這些“障礙點”亦隨著三峽水庫水位的上升不復存在,“自古川江不夜航”成為歷史。

  工程蓄水後,庫區5條通航支流——嘉陵江、烏江、大寧河、小江和神農溪的通航里程顯著延伸;部分原本不通航的支流也具備了通航條件。干支逐漸聯通,以川江為主軸的高等級航道網正在形成。

  “三峽工程還有效改善了長江中下游的通航條件。”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魏山忠介紹,枯水期中,通過三峽水庫的流量調節,葛洲壩以下最小流量由每秒3000立方米左右提高到每秒6000立方米以上。

  ?運輸成本與事故率“雙降”,東西水運“綠色走廊”形成

  蓄水後的三峽水庫,江闊水深。

  10月末,三峽工程新一輪175米蓄水正進行最後衝刺。

  “航道條件改善了,船舶的運輸成本降了,安全事故也明顯減少。”迎著江風,有著近40年航行經驗的“老船長”馮功勇感慨道。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等測算,工程建成後,庫區船舶載運能力和營運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千瓦的拖帶能力較成庫前提高3倍以上,每千噸公里的平均油耗下降60%以上。庫區航線單位運輸成本下降近40%。

  長江航務管理局三峽辦主任何興昌透露,與蓄水前相比,目前三峽庫區年均事故件數、死亡人數、沉船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也分別下降了72%、81%、65%、20%。

  三峽工程的興建,同樣為建設長江“綠色生態走廊”創造利好。

  一方面,庫區水路貨物週轉量所佔比例增大;另一方面,船舶平均油耗大幅下降,降低了交通運輸業的燃油總消耗量,減輕了沿江地區的空氣污染。

  ?經濟效益顯著,“黃金水道”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

  峽江秋色,美不勝收。毗鄰三峽大壩,三峽翻壩物流産業園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産業園是秭歸‘物流興縣’戰略的基礎平臺。”庫首第一縣秭歸縣副縣長余志訓説,項目建成後有望實現年産值逾百億元。

  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介紹,三峽工程的興建加快了長江流域綜合運輸體系的優化調整,吸引了産業佈局加快向沿江地帶集聚,為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撐。

  同時,水運業及與關聯産業吸納了庫區200多萬剩餘勞動力。這對於促進庫區就業,以及拉動沿江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條大江暢通東西,‘黃金水道’實至名歸。”國務院三峽辦主任聶衛國指出,因為三峽工程的興建,長江干支流完成的水運貨運量和貨運週轉量目前已分別佔沿江全社會的20%和60%,在推動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鋒作用不斷凸顯。2013年,長江幹線完成貨物通過量約20億噸,是美國密西西比河的3倍,歐洲萊茵河的5倍,穩居世界第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