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習時報:人類正邁入“六個第一”的資訊時代

  • 發佈時間:2014-10-29 09:31:5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全球層面看,繼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在資訊革命的強力推動下,人類已進入具有“六個第一”特徵的充滿活力的資訊社會。搶佔資訊高地,建設資訊社會,是時代的呼喚,人類的共鳴,歷史的必然。

  資訊資源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物質、能源、資訊是支撐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資源。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農業社會的核心資源是物質,工業社會的核心資源是能源,資訊時代的核心資源是資訊。資訊資源由於不受時間、空間、語言和行業的制約特點,而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和部門。資訊資源是人類活動的最高級財富,從一定意義上説,現代市場經濟就是資訊經濟,是資訊資源集聚、交流、競爭、轉化的過程;同時,資訊資源能夠提高人們的認識及素質,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精神力量,讓人們站在更高的視點上認識和改造世界。在資訊時代,自然資源和一般勞動力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而知識、資訊等無形資源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被嵌入了經濟結構的核心。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知識、資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由20世紀末的30%~60%上升到90%以上。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僅要看其物質和能源的擁有量,更要看其資訊資源擁有量以及資訊資源價值轉化的水準。從一定意義上説,誰掌握了資訊優勢,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佔領主動地位。

  資訊技術正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第一技術

  20世紀最重要的技術發明就是資訊技術。資訊技術是發展最快、影響力最大、滲透力最強的高新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性技術,它正以空前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不可阻擋地改變著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社會在加速邁進現代化的過程中,資訊技術是最基礎的技術,其他技術必須以資訊技術為基礎,才能得以發展,可以説,沒有資訊技術,就沒有社會的現代化。同時,資訊技術已成為改變社會現狀,創新社會的關鍵技術,通過資訊技術對專業領域的改造和整合,不斷進行各個領域的創新,使人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資訊産業正成為支撐社會成長的第一産業

  當前,資訊産業已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從業人員最多、規模擴展最為迅速、創造財富最多的産業,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21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的資訊産業增加值已佔國民生産總值的一半或一半以上。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資訊産業,自2000年以來,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了汽車、建築等傳統産業,成為美國經濟最大的支柱産業。20多年來,我國資訊産業年産值平均增長率均在25%以上,2013年,我國僅電子資訊産業銷售收入就達12.4萬億元,佔gdp的1/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資訊産業具有帶動性強、影響力大、滲透性廣的特點,對整個産業鏈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作用。資訊化既是現代農業的關鍵所在,也是工業化升級的根本。

  資訊文化正成為引領社會進步的第一文化

  近年來,資訊文化已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網路文化産業迅猛發展,網路遊戲、網路動漫、網路音樂、網路影視等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文化産業的總體實力。2012年統計,在網際網路上推特一天新增2億條微網志、50億個單詞,幾乎是60年來紐約時報單詞量的兩倍。全世界網際網路上一天的資訊量如果裝在dvd光碟上,要裝1.68億張光碟。資訊文化的迅速發展打破了文化壟斷和文化特權現象,全球一體的資訊網路改變了文化結構,這一網路將語言文字圖像融為一體,易於理解和接受,大大消除了接受障礙,資訊文化對任何人都一律平等,資訊文化是最平等的文化。資訊技術已成為促進文化發展的新引擎,正在對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催生文化新業態,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動漫、網路遊戲、手機遊戲、多媒體産品為代表的新興文化業態,已逐漸成為繼it産業後最具潛力的産業之一,網際網路、手機媒體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新興媒體。

  資訊生産力正成為帶動社會前進的第一生産力

  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資訊生産力為標誌的新階段。資訊生産力是由資訊勞動者、資訊技術和資訊網路以及適應生産和生活需要的資訊資源形成的新型社會化的生産能力,是當代最活躍、最重要、更加社會化的核心生産力。與傳統工業生産力相比,資訊生産力具有更優的技術基礎,能更好地滿足人的現實需求,更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資訊生産力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不單單表現在生産效率提高,生産出更多的産品,而是整個社會在一種資訊共用的更大前提下,實現整個社會效益的提高。資訊生産力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極其深刻,計算表明:資本投入量增長1%,將使gdp增長0.725%;勞動投入增長1%,將使gdp增長0.253%;資訊化投入增長1%,將使gdp增長1.139%。三種要素中,資訊化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是資本投入貢獻率的1.6倍,勞動投入的4.5倍。

  資訊工作者正成為擔當社會繁榮的第一群體

  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演進,勞動力人口依次從農業部門流動到工業部門,在工業化後期,農業人口和工業人口又流向服務業部門,在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轉型的過程中,資訊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業形態和就業方式,勞動力人口主要向資訊部門集中。在資訊社會中,資訊的製造和生産成為主導産業,傳統産業也通過資訊化改造而成為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資訊型勞動成為主要的從業方式。從整個社會就業結構來看,從事資訊化的人數越來越多,如美國從事資訊勞動的人口已佔總勞動人口的60%以上,資訊化勞動者規模第一。資訊工作已經覆蓋到了社會、經濟、生活等各方面,其工作涉及面廣、關聯度強、覆蓋面大、滲透性強,已成為當今社會主要的勞動方式,可以説是無處不在。資訊消費是拉動就業的大平臺,到2015年,資訊消費將實現9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提供2500萬個間接就業崗位。目前,淘寶網店客服人數已經達到284萬人,但是仍有60萬的崗位缺口,僅一個淘寶就直接和間接幫助超過1000萬人實現就業。

  總之,工業生産力雖然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本質上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産力。而資訊生産力依靠的是具有“無限性、增殖性、共用性”的資訊資源,這便為生産力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後盾與基礎。正如奈斯比特所説:“隨著資訊社會的到來,我們的經濟才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建立在一種不僅可再生且能自生的重要資源上,再也不會發生資源枯竭的問題了。”同時,依靠資訊技術,通過大力發展“高效益、低消耗型”的新型産業,促進經濟規模與佈局、産業結構、産品結構與就業結構,甚至社會結構的調整、優化與升級,資訊生産力使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將工業經濟、工業社會推進到可持續發展的資訊經濟、資訊社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