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部縣:向特色要效益的現代農業之路

  • 發佈時間:2014-10-29 07:33: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色水果産業的快速崛起

  四川省南部縣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主線,按照“建基地、育龍頭、創品牌、拓市場”的發展思路,大力轉變農業生産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産業。目前形成以脆香甜柚、枇杷、梨為主體,桃、李、葡萄為補充的産業格局。

  數字播報:

  已建立水果基地鄉鎮27個,面積水果12萬畝,水果專業合作社27個,註冊了“新星”、“望月”、“興城”等12個水果商標。全縣水果種植專業大戶520戶,承包業主175戶,租賃經營規模達到1.5萬畝。2013年,全縣水果總産6.7萬噸,産值近1.6億元。2013年完成育苗50萬株,新栽植、改良果園0.7萬畝,新建標準化示範園0.5萬畝,鞏固提升脆香甜柚基地3.7萬畝、葡萄3000畝。

  特色品種:

  南部脆香甜柚是南部縣農業科技工作者歷經20多年培育優選定型的優質柚類品種,因其質地脆嫩化渣、香氣可口、風味濃甜而命名。脆香甜柚成年樹一般高1.8~2.8米,樹冠圓頭形,直徑1.5~2米,果實中等大小,倒卵形,果肉綠黃色,果肉香味濃郁,脆嫩化渣,酸甜適中,風味獨特。該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水文條件,非常適宜脆香甜柚的生長髮育。

  相關榮譽:

  南部脆香甜柚選育推廣以來,獲評1989年農業部優質農産品金獎,並載入中國柑橘品種檔案資源庫。

  《脆香甜柚品質改良及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開發》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以異花授粉、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為核心內容的《南部縣脆香甜柚裂果防止試驗研究及推廣》,獲評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南部脆香甜柚”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農産品登記保護。

  産業概況:

  2009年,南部縣人大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長效産業發展的決議》,將脆香甜柚確定為農村長效産業。縣上每年的投入不斷增加,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業主(農戶)自籌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並將發展目標納入政府年度目標工作和黨政一把手任期考核,實行重獎重懲,強力推進脆香甜柚産業發展。

  全縣已建成基地鄉鎮24個,面積6.6萬畝,年産脆香甜柚6萬噸。果品遠銷到新疆、甘肅、山西、陜西、重慶、成都等10多個省市。由於脆香甜柚産業發展規模尚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南部脆香甜柚已成為該縣水果産業的支柱品牌,對外聯繫交流的“名片”,産業發展前景美好。

  為擴大産業規模,南部縣已在老鴉鎮流杯橋村建立了南部脆香甜柚無病毒種苗繁育基地50畝,每年生産無病毒種苗50萬株以上。建立了提純復壯、良種繁育、品種示範基地,形成了品種提純復壯、示範推廣的多層次良種繁育推廣格局。

  縣委、政府積極招引並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産業均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作為帶動産業發展的火車頭。南部脆香甜柚龍頭企業——南部新星果品公司在生産技術、産後行銷等各環節開展全程為農服務。

  藍圖規劃:

  為進一步壯大脆香甜柚産業規模,南部縣決定繼續大力爭取支農、惠農、強農項目,加大産業投入。示範基地建設選擇脆香甜柚作為主導産業,中藥材、蔬菜、豆類作物和生豬作為速效的配套産業,採用“豬—沼—果—藥”、“豬—沼—果—菜(豆、花生)”的生産模式,全面通過綠色農産品産地及産品認證。

  按照國家新型農業科技培訓標準連續3年培訓果農1.5萬人以上,培訓基地鄉鎮技術員30人,組建專業合作社20個、專業技術服務隊20支,新建南部脆香甜柚病蟲害監測站3個,全面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南部脆香甜柚綠色食品生産地方標準”,普及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果樹合理整形、修剪、科學施肥,異花授粉等豐産技術。

  四川省南部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川北丘陵農業大縣,也是全國的糧食生産大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全國綠化百佳縣和全國農業標準化蠶桑示範縣。

  南部縣確定了“優質糧油、水果、蔬菜、中藥材、蠶桑、畜牧”六大特色産業加以大力發展扶持,建設完善了産業帶內的45個優質農産品基地,注重特色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該縣以“大王定水現代農業示範園”等3個園區為重點,在每個特色産業基地鄉鎮建立300~500畝的核心示範片,每個基地村建立30~50畝的中心示範片,輻射帶動周邊特色産業發展。

  2013年全縣出欄生豬120.5萬頭、肉羊49.41萬隻、禽820.33萬隻、肉牛3.8萬頭;全縣實現牧業産值96.9億元。全縣已發展水果12萬畝,年水果總産量6.5萬噸;在18個鄉鎮建立了優質糧油生産基地40萬畝;全縣中藥材産業發展規模達13萬畝。

  南部縣強化農産品品質標準,全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枇杷、脆香甜柚標準化生産面積已達到6萬畝,8萬畝水果生産基地通過了國家級無公害生産基地及産品認證;全縣先後註冊了“方果”、“元安”、“蜀佳”、“新星”、“望月”等12個農産品商標。

  全縣擁有各類農田作業、灌溉和農副産品加工機械2.2萬台,農機化水準逐年提高,農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依託全縣16個農業龍頭企業、21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00多個業主(大戶),輻射帶動農牧業標準化生産、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民三方“互利普惠”的推進格局。

  蠶桑續寫南部傳統産業傳奇

  2009年,南部縣人大以《決定》的形式將蠶桑列為全縣的長效産業,實行換屆不換産業、換領導不換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蠶桑産業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全縣先後引進和組建了莽林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利用桑果、桑芽開發飲品,利用桑枝加工無煙碳、生産食用菌。同時,積極推行桑園套作蔬菜、藥材、牧草、花生、大豆的“1+5”套作模式,不斷增加單位面積桑園的復種指數和總體效益。

  數字播報:

  全縣71個鄉鎮2個辦事處中有66個鄉鎮栽桑、63個鄉鎮養蠶、3個茶桑鄉鎮,全縣現有桑園面積35萬畝、2.3億株。2013年,全年發種10.5萬張,産繭400萬公斤,實現繭款收入1.6億元;生産鮮桑果2000噸,果桑收入1000萬元,加上桑枝食用菌、桑茶、桑葉粉生産,蠶桑綜合産值在2億元以上。

  截至2013年,共計培育年養蠶25張以上、年收入5萬元的大戶(家庭農場主)5825戶。全縣現有小蠶共育室678處,其中小蠶共育工廠16座,全部覆蓋小蠶飼養。

  截至2013年,全縣在南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共58家,參與“産前、産中、産後”服務的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

  行業位階:

  桑園面積、發種産繭、綜合效益位居四川全省第二;綜合實力在南充市9個縣、市、區中穩居第一,綜合産能達到全市蠶桑總量的70%。

  “嘉家”牌生絲和服裝全部出口南韓和東南亞;“小文”牌桑枝香菇、平菇等佔全縣食用菌市場份額的60%以上;“先鋒”牌、“雪舒”牌蠶繭享譽川內繭絲行業;“懶叢”牌蠶絲被在成都、重慶、西安穩佔一席之地;“興晟”牌桑芽茶、桑葉茶、桑葉粉訂單不斷,遠銷上海、北京及東南亞各國。

  産業佈局:

  全縣打破區域界限,整合優勢資源,連片規劃,集中發展,採取大環套小環的辦法,著力基地建設,相繼建成“西部6萬畝現代蠶桑産業示範園”,“中部4萬畝現代蠶桑産業示範園”,“東部5萬畝現代蠶桑産業示範園”。

  以“三大示範園”為核心,打造蠶桑産業環線78條,無縫連接35萬畝桑園、2.3億株,以“兩線三區”(國道212線、省道101線、升鐘水庫淹沒區、蠶業老區、蠶業新區)為中心的蠶桑産業帶已形成。

  産業模式:

  全縣集中財力、物力、人力著力推行桑園桑樹有效流轉,引進業主、培育大戶,將零星分散的養蠶戶發展為適度規模經營的養蠶大戶。通過將小戶變為大戶、大戶變為專業戶,積極推動全縣蠶桑産業逐步向産業規模化、集約化轉變。

  全縣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加快農民專合組織建設的步伐,形成縣有總社、鄉有聯社、村有分社的專合組織群;並大膽放手讓合作社按照“兩堅持、十統一”的要求參與蠶繭收購,增強蠶農售繭話語權,增加蠶農收入。

  工作亮點:

  全縣堅持以“省力、優質、高效”為目標,著力“蠶業四化”工程:

  一是小蠶共育全面覆蓋。目前,推廣小蠶共育,不但把蠶兒在農戶中的飼養週期由35天縮短到了18天,而且徹底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看不到養小蠶和養不好大蠶的問題。

  二是省力蠶臺全面推廣。目前,全縣養蠶農戶有省力蠶臺96萬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70萬平方米。各地已全面推廣一次性投入多年使用的省力蠶臺,讓蠶農告別了上下端蠶箔、強勞動的歷史,做到了省工、省時和省力。

  三是優良蔟具全面普及。目前,全縣農戶使用的塑膠折蔟有95萬個、方格蔟有110萬片,其優良蔟佔96%;比2009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

  四是統防統銷全面到位。全縣以嘉家繭絲綢公司為龍頭,以15個集産前、産中、産後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為骨幹,形成了以統一種藥供應、統一小蠶共育、統一消毒防病、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烘銷售蠶繭“五統”服務為標誌的組織化經營格局。

  丘區大縣的現代畜牧業探索

  南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形成了“種養有機結合,資源迴圈利用,適度規模集群,突出比較效益,延伸産業鏈條,深化加工流通”為特色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肉雞林下生態養殖模式,推進畜牧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形成了生豬、小家禽、肉牛、肉羊(西河山羊)為主導産業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實現由畜牧大縣向畜牧強縣跨越。

  數字播報:

  2014年1~9月,全縣已出欄生豬60.36萬頭、肉牛2.01萬頭、肉羊35.0201萬隻(西河山羊18.73萬隻)、禽546.1162萬隻、兔79.0503萬隻;肉類總産量54327.00萬噸,禽蛋産量18682.00噸,實現畜牧業總産值33.36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産值的60%,全縣畜牧業每人平均現金收入2528元,佔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比重的28.66%。

  全縣已建成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261個,其中生豬147個,小家禽39個,肉羊56個,肉牛19個。發展畜禽適度規模養殖場5757個,規模養殖比重達70%;年出欄肉禽2000隻以上的養殖場566個,規模養殖比重達69%;年出欄肉羊30隻以上的規模場(戶)371個,規模養殖比重61.3%。

  特色品種:

  西河山羊生長于南部縣西河流域高山高寒地帶,食山間野草,飲天然河水,呼清新空氣,故之得名。西河山羊是四川省第一個活動物類註冊商標,係西河流域傳統山羊與波爾山羊、魯濱羊等優質外引品種雜交後形成的新品種系列。它個體適中,頭頸清秀,腿短身壯,毛髮光亮,抵抗力強,食物多樣化。羊肉肉質鮮嫩,味道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無公害、無污染、綠色健康。獲“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無公害畜産品”稱號,産品暢銷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世界各地,供不應求。

  相關榮譽:

  先後被列為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規劃重點縣;全國生豬優勢區和肉羊優勢區;無公害生豬、肉羊生産基地;連續七年被確定為國家生豬調出獎勵大縣;2013年被列為第二輪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2014年被列為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肉牛標準化基地縣建設項目縣。

  資源優勢:

  生態環境優越。由於秦嶺、大巴山脈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氣不易入境,且能有效阻斷動物疫病傳播,境內冬無嚴寒,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利於畜禽生長。此外,森林覆蓋率達48.1%,無工業企業污染,是發展綠色、有機畜牧業的理想地區。

  飼料資源豐富。南部縣是典型的丘陵山區農業縣,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小麥為主,糧油作物年産量80余萬噸,青綠飼料60萬餘噸,有大量的剩餘糧食、青綠飼料和農産品加工副産物用於畜禽生産,為畜禽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

  工作亮點:

  2014年,南部縣加快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促進生豬、小家禽、肉牛、肉羊跨越式發展,形成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緊緊抓住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發展機遇,整合農業、交通、水利、國土等項目資金0.12億元,金融信貸0.56億元,業主投入1.84億元重點打造現代畜牧業産業鏈。

  全縣已建成流馬、四龍、老鴉、盤龍、碑院、火峰生豬産業帶,大堰、王家、定水、大王小家禽産業帶,大坪、升鐘、大橋、興盛、宏觀、大河、雙佛、大堰、河東肉山羊産業帶,升鐘庫區西河山羊産業帶,大橋、建興、南隆、河東、楠木肉牛産業帶,初步形成了以生豬、小家禽、肉牛、肉山羊四大産業格局。

  全縣工商註冊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有231個(其中今年新發展合作社27個),會員24731個,覆蓋全縣90%適度規模養殖戶;同時家庭牧場建設發展迅速,猶如雨後春筍呈現欣欣向榮之勢,1~6月全縣工商註冊家庭牧場已達456家。

  全縣建成生豬核心種豬場1個,擴繁場704個。新建、完善人工授精供精站13個,建立人工輸精網點74個。1~6月全縣良種配種窩數5.1萬窩。生豬三雜面達到90%,肉羊良種及雜交改良面達到90%,禽良種面達94%,肉牛良種及雜交改良面達到89%,兔良種面達98%,同比分別增加2、4、3、2.4、8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