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溝通東西南北 “港産城”聯動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0-29 01:35: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是海陸雙向開放的重要交匯點,一直以來都是通向日本、南韓以及南海各地的重要港口。今年是連雲港獲批沿海開放城市30週年,也是連雲港“一帶一路”建設元年。未來,連雲港將在新的歷史起點,縱深推進“港産城”融合發展,以更大的開放格局,實現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的大推進。

  海陸雙向開放的重要交匯點

  當前,連雲港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50億美元,貨物吞吐量的60%來自中西部地區,每年承運新亞歐大陸橋90%以上的國際過境集裝箱運量,已經成為隴海蘭新沿線地區以至中亞國家的重要出海口。

  連雲港的建港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位於連雲港市孔望山上的佛教摩崖石像,開鑿于東漢初期,比敦煌莫高窟還早300年,這一歷史遺跡提供了佛教沿海上絲綢之路東傳入中原的實證。

  進入近代以來,連雲港被確定為隴海鐵路的終端海港,孫中山先生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在連雲港建設全國四個二等港口之一。1933年,新的建港工程正式啟動。解放後,連雲港加快發展,1957年就步入全國八大海港之列,成為我國沿海重要港口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隴海蘭新沿線腹地經濟快速發展,直接推動連雲港港口吞吐量不斷增長,200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億噸,正式步入億噸大港行列。

  連雲港東與日本、南韓一衣帶水,直線距離最短不足500海裏。改革開放以來,日本、南韓已經成為連雲港的第二、第三大貿易夥伴。連雲港向西通過新亞歐大陸橋,與中西部地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相連,已經在內陸地區設立10余個“無水港”,口岸區域通關覆蓋陸橋沿線15個省區。

  2011年,連雲港經阿拉山口直達阿拉木圖的鐵路班列全程貫通,新亞歐大陸橋過境貨物運輸突破10萬標箱。去年,新辟了經霍爾果斯出境的陸橋第二通道,已形成每天2列的運輸水準,成為全國集裝箱鐵水聯運過境運輸的典範。作為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連雲港的雙向開放窗口和海陸轉換樞紐作用不斷凸顯。

  江蘇省社科院連雲港分院副院長古龍高説,同古代絲綢之路相比,如今絲綢之路經濟帶已不再是單純的一條貿易通道,而是一個東牽亞太、西聯歐洲、輻射40多個國家、覆蓋30多億人的經濟大走廊,新亞歐大陸橋則是這條經濟走廊的重要交通大動脈。

  打造“一帶一路”交匯樞紐

  長期以來,連雲港雖是港城,但地形與歷史的“差錯”,讓這個港城長期存在“港”“産”“城”分離,“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讓“港産城聯動”進入快車道。

  連雲港港口岸線資源豐富,有江蘇省唯一的40多公里基岩岸線,建港條件較好。臨港工業用地資源充裕,正在建設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先導區徐圩新區內,約有145平方公里直接報批利用的工業土地,並在加快推進一系列重大基礎建設,這在全國同類沿海城市中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

  ——在港口方面,隨著連雲港主港區30萬噸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徐圩、贛榆等港區建成開港,“一體兩翼”組合大港格局全面形成。2013年,港口完成吞吐量2億噸、集裝箱運量540萬標箱。

  ——在産業方面,分佈在沿海地帶的500多平方公里産業園區已日益成熟,發展大型臨港工業和物流産業的條件良好。臨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産業加快發展,煉化一體化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一座5000萬噸煉油規模、世界級的石化産業基地將在連雲港興建,世界級原油、百萬噸乙烯、百萬噸芳烴的煉化一體化基地,由此將改寫連雲港乃至整個蘇北的産業版圖。

  ——在提升城市承載功能方面,按照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連雲港將注重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和水準,提高中心城市承載功能。連雲港正在優先建設大運量快速公交通道,儘快實現海濱大道全線貫通,構建臨海高等級公路等幹線路網。加快國際商務功能區建設。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企業總部集聚區和商貿辦公服務集聚區。此外,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包括連雲國際商務中心、連雲新城國際商務核心區、徐圩新區雲湖商務核心區和新海新區文化藝術城、金融商務中心等,也在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連雲港國際農業合作示範區建設也正在啟動。

  根據連雲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該市按照“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工作要求,以港口為龍頭,以産業為支撐,以城市為載體,立足深水港,實施“一廊、二區、三外、四際、五新”的“12345”發展戰略。

  具體而言,上述戰略就是以服務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為依託,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連雲港自由貿易港區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為主線,以培育日韓外資集聚高地、發展對外開放型經濟、強化對外服務性貿易為突破,以打造“一帶一路”海陸交匯國際航運樞紐、面向日本、南韓、中亞等國家的東中亞國際商貿物流中心、上合組織首選共用國際出海口、山海相擁國際性海濱旅遊城市為定位,以在産業轉型上實現新突破、在深化區域合作體制機制上邁出新步伐、在政府職能轉變上取得新成效、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在改善民生建設幸福港城上實現新變化為核心,不斷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中西部地區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開展交流合作。

  找準東中西區域合作新定位

  2011年5月,國務院批復在連雲港市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明確徐圩新區作為示範區的先導區。當前,徐圩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找準了新的定位,準備好了新一次騰飛。

  徐圩新區總規劃面積467平方公里,其中港區約74平方公里,臨港産業區約240平方公里,現代高效農業區約153平方公里,海岸線28公里。

  經過五年多時間的開發建設,已經全面拉開基礎設施建設框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進入實施階段,臨港産業項目取得較大突破,呈現出大規模開發建設的火熱場景。

  一是臨港主導産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據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石海波介紹,按照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和建設新型工業化基地的要求,徐圩新區共引進入駐臨港重大産業項目20個,開工建設12個,項目總投資1775億元,臨港主導産業的規劃佈局基本完成,正全面打造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園區、世界一流的石化産業基地、國際先進水準的精品鋼産業基地、國內外領先的節能環保産業基地。

  二是港口重大集疏運體系全面開建。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徐圩新區以30萬噸級航道為核心,加快推進重大集疏運體系建設,強勢推進碼頭航道建設、加快推進對外連接通道建設、著力形成配套完善的物流服務體系,累計實施重點工程115項,完成投資196億元,建成道路245公里,這為更好地服務中西部和中亞地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服務平臺快速搭建。石海波説,徐圩新區為了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量身打造了商務服務平臺、保稅服務平臺、産業服務平臺,現已完成功能平臺策劃61個,開工建設大陸橋産品展覽展示中心、工業鄰里中心、礦産資源檢測中心、化工原料檢測中心、雲計算中心和數字化運作指揮中心等項目20個,建成面積86.7萬平方米。

  “未來我們還將以‘區中區’、‘園中園’形式服務中西部和中亞地區,形成對外産業合作集聚區。”石海波説,國家東中西示範區核心價值在“示範”,不是單純的GDP增長,全區目前已在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不良影響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便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