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陸交匯培育出獨特山海文化

  • 發佈時間:2014-10-29 01:35: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福故里、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西遊記》、《鏡花緣》……自西元前2世紀起至西元17世紀的近2000年中,自海上絲綢之路東方航線從連雲港海州灣起航,海陸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連雲港市擁有豐富的海陸絲綢之路歷史遺跡,它們是連雲港與古代海陸絲綢之路關係的有力證明……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海陸絲綢之路交匯點給連雲港的山和海留下諸多遺址,令後人嘆為觀止,也塑造了連雲港獨特的山海文化。

  秦東門遺址是海陸絲綢之路交匯節點的重要標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于西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縣,立石闕,作為“秦東門”,此事《史記》有記載。

  關於“秦東門”的位置,歷史上有三説。一是秦山島之説。清道光年間的海州知州謝元淮認為“海上”即“海中”,當從鬱州去尋找,並指認秦山島為立石之所在。清《光緒贛榆縣誌》從其説。二是馬耳峰之説。明代張峰《海州志》及海州地方誌皆有此論。三是朐縣孔望山之説。“秦東門”到底是什麼樣子?歷史上並沒有留下遺跡或文字記載,《史記》中也沒有對其形象進行具體描述。

  連雲港市考古專家認為,尋找“秦東門”,只要找到了東海廟也就找到了東門闕之所在。從魏晉文獻中稱東海廟為“植石廟”以及“石門猶存”的記載,東門闕是就地取材用巨石壘起的門,應該是秦漢之際盛行的“闕”形建築。通過考古發掘結合文獻資料,在基本可以確定孔望山摩崖造像前的山腳臺地為漢東海廟故址的同時,也就基本上確定了秦東門闕的故址。

  蘇馬灣漢代界域石碑,位於連雲港市東西連島,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完好,內容明確,有確切紀年的一塊漢代界域刻石,也是我國最早的以石質為載體的郡級海洋權益法的版本。蘇馬灣界域刻石是東海郡與瑯琊群的分界刻石,明確地劃定了兩郡的海域權屬。從膠州灣至櫃縣以東是瑯琊郡的海域,從櫃縣以南至今日灌河口以東是東海郡管轄的海域,海洋權屬十分清楚。

  《尹灣漢墓簡牘》是國家一級文物,目前收藏于市博物館,其中記載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重要內容。其中木牘《兵器簿》中記載:“烏孫公主諸侯使節九十三”。大意是烏孫公主作為使節帶了93件兵器到烏孫。當時,漢朝使者經烏孫之南到大宛、月氏的,不絕於路。烏孫派使者獻馬給漢朝,並願娶漢朝公主,兩國結為兄弟。烏孫公主(西元前121--101年)是漢武帝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漢武帝為聯合烏孫,抗擊匈奴,派她出使烏孫國。

  “連雲港坐擁山海天然優勢,歷史悠久的千年海陸絲綢之路,又培育了連雲港獨特的山海文化。”連雲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滕雯説,“一帶一路”將帶來連雲港打造山海文化名都的新一輪戰略機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