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器換人不是“萬靈丹”

  • 發佈時間:2014-10-28 21:29:3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沈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機器換人,就是借助於現代的自動化裝備來幫助傳統製造業減輕對大量勞動力的依賴,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從2012年起,浙江、江蘇等地的傳統製造業企業就開始了“機器換人”,今年更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浪潮。但本屆廣交會的參展商告訴我們:勞密型的傳統製造業是否應該“機器換人”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就可能好心辦了壞事。

  嚴重的用工荒

  寧波飛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出口包裝紙和包裝袋類等紙質産品的企業,跟單員鄒剛強告訴國際商報記者:“我們的産品單位價值低,主要靠走量。像這種彩色的包裝紙,每米價格在0.3~0.4美元,客戶下訂單的話,一個圖案至少不少於4萬米。”

  談及企業的傳統競爭力,鄒剛強表示,競爭力肯定還是有,但企業目前已經由勞動密集型向機械化過渡。“我們的産品時效性很強,出貨期集中在8、9、10三個月份,基本上每年10月份旺季就結束了,生産能力方面也承受著很大壓力。從11月份到來年的4月都是生産的淡季,旺季工人有五六百人,淡季只有二三百,而且企業需要熟練工,工人的流動性又非常大,如果太過依賴人工生産,企業會比較被動。我們剛引進了幾臺德國全自動的進口機器,比如以前生産100萬卷的卷紙需要100個人,現在也許二三十個就夠了。”鄒剛強説。

  同樣是出口産品價值低、主要靠走量的福建新威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卻遲遲沒有“機器換人”。這家企業主營電話機、計算器、鐘錶、數位相框等産品,業務員陳行正告訴記者,現在企業的用工荒很嚴重。“企業工人最多的時候有17000人左右,現在少了一大半,産能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很多客戶。以前交貨期是30~35天,現在是60~90天,缺工人。”陳行正表示,企業的效益就看流水線運轉的情況,工人一旦不足,企業生産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由於産品的特殊性以及利潤微薄的現實,公司沒有引進自動化的流水線。

  機器難以完成精細化操作

  “不同於其他的産品,計算器主要是用手工完成一些比較精細的操作,像拆螺絲、插二極體這些動作很難用機器替代。而且成本上也不划算,舉例子來説,一個流水線,25個工人,一天大概能裝8000台機器,如果減為2~3個人,企業節省了20多個人的工資,看上去一天省幾千元,但如果引進這樣的機臺,每條流水線沒個三五百萬下不來,對於這種微利行業來説,並不現實,回本太慢。”陳行正告訴記者,企業現在也在轉型,除了堅持做小型計算器,也開始轉向做鐘錶、路由器、移動電源等。

  當記者談到機器換人的話題時,泉州藝龍美術工藝有限公司副總裁巫英寧面露難色:“之前我們也有過類似想法,為此我還去參加了一些機械自動化展。但是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難以採用這種模式。”該公司主營家居和室外裝飾品,只做自主品牌,即使是在國外市場,也屬於高端産品。巫英寧表示,首先一個困難就是難以做到批量生産。企業是從對小群體的高端客戶進行定制服務逐漸發展起來的,産品特色各異,企業的每一個訂單都需要保證相當的利潤,並不是靠走量來求發展。“我們原先想過引進包裝環節的自動化裝備,但因為我們的貨物有限,失去了這種必要性。”其次,巫英寧指出,生産模式也決定了必須手工打造。“我們的生産過程有些特殊,要把漿料倒進模具,手工攪動,再均勻覆蓋,這些機器都很難做到。機械化往往意味著簡單化、同一化、粗獷化,這對於對做工要求非常嚴格的産品來説,明顯不適合。”

  當記者問到企業如何解決“用工荒”的問題時,巫英寧表示,産品的價格在2美元~40美元之間,比同類産品高出30%~40%,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獲取足夠的利潤。“我們絕對不會為了訂單犧牲利潤,有了利潤,就可以給工人更好的回報,會增加工人對企業的黏合度,最終利於行業的發展。”巫英寧如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