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訊技術與現代農業走向融合

  • 發佈時間:2014-10-28 04:46: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向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領域應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農業資訊化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但是,農業資訊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形成統一謀劃、統一實施的推進格局,數據資訊的作用難以發揮

  在日前由農業部主辦的2014農業資訊化高峰論壇上,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介紹説,我國圍繞農業資訊化進行了有效探索,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應用於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領域,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農業資訊化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他表示,要加大頂層設計,破除各自為戰的現象,解決資源浪費、低水準重復建設,推動資訊化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盤點當前農業資訊化的發展,一組組數據讓人振奮:3G網路覆蓋到全國所有鄉鎮,寬頻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91%,寬頻接入農村用戶超過4700萬戶。全國涉農網站已達4萬多家,12316服務熱線已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資訊進村入戶試點工作正在10個省(市)22個縣有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和區域試驗工程在北京等8省市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農産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

  在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闔成看來,農業資訊化有兩大特點:一是農業生産向智慧化發展。國家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和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先後啟動實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共篩選出310項農業物聯網成果,涉及農作物“四情”監測、設施農業、畜禽水産養殖、農機作業調度、農産品品質安全等領域。

  二是農業經營向網路化轉型。近兩年在大城市郊區涌現出一批如北京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鮮農産品的電商企業,且勢頭強勁。目前全國農産品電商平臺已逾3000家,農産品網上交易量迅猛增長,涌現出一批“淘寶縣”和“淘寶村”。

  然而,我國的農業資訊化無論是與發達國家比還是與我國其他行業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目前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頻,擁有電腦的農民家庭比例不足30%,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網際網路。目前,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資訊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任務異常艱巨。

  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農業資訊化創新人才缺乏,科研力量分散,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沒有完全確立,面向農業的資訊技術創新意願不強、投入不足,導致農業資訊技術的創新成果不多,科研與生産脫節。同時,農業資訊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形成統一謀劃、統一實施的推進格局,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造成資源浪費、低水準重復建設,資訊孤島較為普遍,數據資訊價值的作用難以發揮。

  雲計算、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傳統農業將插上資訊化的翅膀。中國農科院資訊所副所長王文生説,農業雲計算與大數據的整合和未來的挖掘應用對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數據不僅為農民的農村生産和生活提供方便,還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通過這種“大數據驅動”的農業,必使得農民的生産活動變得更有效率。同時,基於大數據的分析,也能夠幫助政府有效監控各種農業政策的實施情況,及時糾正農業生産中的偏差和失誤。

  “農業物聯網是個複雜的工程,總體處於試驗階段,既要重視它,又不能盲目誇大其作用,要與現有資訊化工作結合。”國家農業資訊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物聯網具有泛在性,但受資源和技術的限制,其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要優先從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行業入手。他認為,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産過程精細管理、農産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

  陳曉華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國將積極籌備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建設,促進農業經營資訊化。主要包括鼓勵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重點支援優勢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探索經營模式升級與配套資訊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高效對接、各種農産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技術的應用、農業經營大數據中心平臺的構建等核心工程項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