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製造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製造業服務化成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4-10-27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7日訊 (記者 王一)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的主基調下,優先發展高端製造業,強化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已成為我國本輪經濟轉型調整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數字化、智慧化的製造技術已經成為國際製造業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工業軟體資訊技術和工業自動控制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技術革新的浪潮不斷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腳步正日益臨近,業內人士分析,未來10 到15年間,高科技技術與傳統製造業的整合將對全球製造業發展産生巨大的影響。
製造大國而非強國 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介紹,目前我國製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已經從2011年開始超過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的製造大國,“但還遠不是製造強國。”他表示,主要表現為創新能力不強。
10月23日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研發投入佔GDP的2.08。對此柳百成教授表示,這幾年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和工業發達國家來講,仍然較低。“國際上比較高的比如説瑞典都大於3%。從企業研發投資來講,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平均在1.2,國際上的規則不大於3%,這類企業是不可持續發展的。美國、德國、日本、分別是在4.9、2.9、3.8,我國整個的研發投入很高,可是每人平均研發投入我們是的德國、美國、日本的18%、22%、36%。”柳百成提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也指出,目前我國離製造業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沒有佔據制高點,一些市場佔有率很高的産品並不多,關鍵的零部件還有賴於進口。
據了解,目前我國晶片80%還是進口的,我們的數控系統70%是進口的。2012年的統計,我們國家機床的出口是27.5億美元,而進口是136.6億,最近保持在1:6的階段。“所以我們要提高製造業,發展高端製造業”柳成百指出。
挑戰與機遇並存 需要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
缺少核心關鍵技術、基礎設計和製造技術薄弱、低端過剩,高端尚未形成、資源浪費污染嚴重成為目前我國製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軟肋”,同時,在品牌創新能力、産品品質和能源資源消耗等方面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指出,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産業,關鍵要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産業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工業發展的方向和願景,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相伴隨,首先要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深度融合,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寬頻移動無線通信,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把這些新技術運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尤其要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製造和生物等等密切地結合。
“新一代資訊技術切入到産品製造中,這個産品只要你切入了電子資訊技術,馬上升值,提升了産品的性能、效率附加值,加工製造的精密度速度大大提高,産品加速升級換代開拓了市場,拉動了消費。新技術是新産業的靈魂,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産業。”李毅中這樣表示。
此外,李毅中提出,製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要抓住三個環節,那就是品質品牌、綠色低碳、製造業孵化。
製造業服務化成新增長點 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
新常態下我們經濟增長主要的帶動力,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下一步發展將會是服務型經濟,經濟的服務化,“這一點我有保留,可是我認為下一步重要經濟的發展,服務業會是一個爆發性增長的行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表示,但這個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製造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特別是對大國經濟而言,製造業是立國之根,強國之基,富國之本。
對此,李毅中也指出,製造業的服務化,通過製造業服務化提高增加值促進二産三産協調融合,共同發展。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的三産佔GDP46.1%,二産43.9%,今年三産46.7%,二産44.2%,“這是我國産業調整的結果,也是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標誌。”李毅中表示,發達國家一般佔GDP的70%,服務業中生産服務業佔了六成,除了交通運輸、資訊産業,部分金融業以外,更多的是二産的延伸,擴展和分離,所以二産和三産要協調發展,工業仍然要起主導作用。
製造業服務化不僅是工業調整結構提升增加值,也是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的重要途徑,“不僅要領導製造業,圍繞著産品功能去發展服務業務,搞好售後服務,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比如説故障診斷,維修檢修,檢測檢驗、遠端諮詢、電子商務等專業服務,向下一步延伸,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在上述的應用網路已經佔了總銷售的10%,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李毅中指出。
同時,李毅中表示,製造業要不斷地變革,創新製造方向和服務業態,在規模化、輕量化生産的同時也要注重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客戶、不同消費者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品牌品質服務,賣産品也要賣服務,成為製造和服務融合型企業。
隨著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我國在高性能計算、載人航太、奈米科學、量子資訊等前沿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與國計民生關聯更緊密的領域,諸如汽車及其發動機製造、高科技材料、電子資訊系統開發、機器人研發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我國科研及産出能力的不斷進步,我國高端製造業還將繼續深化拓展,在全球範圍內産生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