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畢生積蓄只剩幾千塊,拿不出女兒的學費”

  • 發佈時間:2014-10-27 01:15: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0歲的李鴻賓家住天津市和平區,幾十年的經商和炒股攢下了可觀的積蓄,本想用來安度晚年和留給子女,但一年前的一個電話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2013年9月,李鴻賓接到自稱深圳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通過查號臺確認對方打來的座機號碼屬於深圳市公安局後,李鴻賓對其深信不疑。

  “民警”在電話中告知李鴻賓涉及重大詐騙案件,要求其將所有資金全部匯入“安全賬戶”,配合進行“資産審查”。按照對方指示,李鴻賓共將655萬餘元資金匯入詐騙分子賬戶。

  李鴻賓説:“遭遇詐騙後,家裏只剩下幾千塊錢,我連女兒在廈門上大學的生活費和回家路費都拿不出來了;老婆也離家出走,還提出要離婚,我的家庭完全被毀了!”據辦案民警介紹,老人發覺受騙後精神備受打擊,經常給民警打電話哭訴,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

  記者在多個省份採訪時看到,一些受害者被騙後陷入常年的懊悔和自責中,痛不欲生,有的難以承受沉重打擊一蹶不振、一病不起、家庭破裂。

  74歲的楊衡興家住廣州市,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退休後的楊衡興喜歡旅遊和著書。他説,兒女都不在身邊,自己孤身一人,本以為余生會在山水和書本間平穩度過。然而,老人于2013年10月遭遇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通訊資訊詐騙,48萬元的積蓄、人身保險被一騙而空。

  楊衡興沮喪地説:“這48萬元可是我的全部積蓄,全泡湯了!”現在,楊衡興完全靠退休工資過活,生活還算有保障,但他憂心地説,真不知道那些生活沒保障的人被騙了會慘到什麼樣子。

  記者採訪了解到,作為一種主要通過電話實施的非接觸型詐騙犯罪,通訊資訊詐騙的犯罪對象並沒有明顯的指向性。無論是公務員還是普通群眾,家境富裕還是貧病交加,只要有機可乘,詐騙分子都會盡其所能地將受害者的財富“吃幹榨凈”。而此種掠奪式的詐騙對老年獨居者、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是最大的。

  以天津市為例,2011年,天津市紅橋區一名寡居老人,被騙了60多萬元,其中包括其畢生積蓄30萬元,以及把房子典當之後的30多萬元,沒了“棺材本”的老人終日以淚洗面;天津市南開區一名50多歲的老知青,一輩子積攢的24萬被騙走,一直在懊悔自責的狀態下生活;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一位農民剛獲得拆遷補償款,正準備用於購買房子時卻遭遇了通訊資訊詐騙,30多萬元被悉數騙走,全家人居無定所。

  (稿件中受害人與犯罪嫌疑每人平均為化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