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靠“偏方治大病”,難!

  • 發佈時間:2014-10-26 05:13: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體育市場化過程中暴露的種種弊端採取回避態度,企求“偏方治大病”,也許能撞對一回兩回,但想從根本上解決病患,還是要相信科學規律,老老實實找大夫看病吧

  前不久結束的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獲得亞軍,這也是她們自從1990年以來在這項賽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了。女排的這個成績來得正是時候,也許能為處在低迷境地中的三大球緩解些許輿論的指責和球迷的不滿。

  坦白地説,中國不是一個體育強國,特點之一就是親身參與體育運動的人並不多,參與的面也比較窄,很多運動項目差不多就是無人問津。看客多而興趣面窄,決定了喜聞樂見的三大球項目在中國受關注的程度必然很高。經過長年努力,三大球也取得過一些不錯的成績。女排不用説了,曾經是中國體育的旗幟;女足男排雖然沒拿過世界冠軍,也曾是世界上的強隊;男女籃也始終在亞洲保持領先地位,男籃更是壟斷了亞洲參加奧運會的資格(從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以來,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旗手均是男籃隊員,兩年後的裏約奧運能否延續這一光榮傳統,已經引發籃球迷的隱憂);就連最不濟的男子足球,好歹也在亞洲前幾名的圈子裏混過,還打進過世界盃決賽圈。現如今呢,不久前結束的亞運會上,三大球40年來首次沒有取得一個冠軍,那份尷尬可想而知。

  成績不好,便要總結經驗教訓,找病因,求改變,促發展。這是我們幾十年來習慣的一種思維和行為模式。這次也不例外,很多人站出來提建議,其中就有對職業聯賽的指責,認為外援的引進妨礙了中國球員的成長(主要是針對籃球,破罐破摔的足球國家隊賽事早就引不起球迷興趣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職業聯賽),呼籲管理層限制聯賽中外援的使用,給中國球員更多的機會;還有人把後備人才匱乏也歸罪于職業化和市場化,認為舉國體制比市場化的青訓更有成效,云云。據説這些建議也確實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將對職業聯賽的制度作出某些調整。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傾向。

  把國家隊的成績下滑歸咎於職業化,並試圖做出某種改變,恰恰反映出我們在體育市場化過程中政企不分、管辦不分的弊病並沒有消除,雖然學者們一直在説,職業體育要從為國爭光的思想轉化為市場服務,目前政府部門還是把得太緊,但這樣多年吁求之後,還是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的跡象。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職業化體育和娛樂表演業並無大的區別,都是靠愉悅受眾來活躍自身的造血機制,實現市場的良性運轉。這種運作是靠投資人來解決,由市場配置資源,以産生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政府部門需要做的,是一些非盈利的基礎性的事情,比如説大眾化體育推廣,比如説扶持促進校園體育,比如説舉辦一些業餘的地方性的低級別聯賽,這些事情雖然無經濟利益的産生,但是對大眾體育的發展和培養職業體育的球迷、球員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各司其職,杜絕越位,才是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並行發展的良性局面。現在的關鍵還是某些體育主管部門擔心放手後會損失利益,盡可能地把經營權和決定權死死地把住不放,所以出現一些劍走偏鋒不夠職業化的反思也就在所難免了。

  馬三立先生説過一段著名的相聲《偏方》:“我有一個本家二大爺,他光信偏方,不信大夫,誰要上醫院他還攔著:上醫院幹嘛去?偏方治大病啊!蘿蔔就熱茶啊!‘蘿蔔就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斯人已去,其聲亦遠,但馬先生諷刺的這種不講科學、迷信偏方的現象依然存在。對體育市場化過程中暴露的種種弊端採取回避態度,反而開出這樣那樣的“偏方”,企求“偏方治大病”,也許能撞對一回兩回,但想從根本上解決病患,還是要相信科學規律,老老實實找大夫看病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