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水進京,我們喝著安全嗎?

  • 發佈時間:2014-10-26 02:29: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本報記者 陳 磊

  廣闊蜿蜒的池面波瀾不驚,清水明澈,四週鑲嵌錯落有致的鮮花綠植……緊鄰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調節池,即將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北京的輸水終點,迎來1276公里外的南來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全線貫通,汛期過後,丹江口水庫的清澈之水途經渠道輸送進京,最終匯入此處。

  這個水面面積達33公頃的人工池旁,北京南水北調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實驗室裏,工作人員拿著各類器皿,正緊張地在各類儀器平臺上進行水樣測試。

  “通過與京石段輸水過程的比對分析,入京的江水水質與丹江口水庫出水水質不會有較大差異。”北京市南水北調調水中心副總工劉一宏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輸水初期,他們將加大水質監測的頻率,確保用水安全。

  如何進行水質監測?一旦水源突發水污染事故,怎樣杜絕污染水進入千家萬戶?北京原有的水廠管網是否會對“新水”不適應?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多管齊下,將建成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在監測中心,記者看到了管理規範、整齊劃一的實驗室,配備了氣相色譜、離子色譜、流動連續注射分析儀、原子熒光等90台(套)先進的儀器設備,有針對性地檢測水質的不同指標。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廢污水及再生水、大氣降水等類別53個項目的監測能力。”劉一宏説,南水北調來水在北京市採用的是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及應急移動監測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實驗室監測是一週一次,而且完全是‘盲測’。”實驗員王曉雨介紹了監測過程。首先,取樣員在北京的6個監測斷面取樣,樣品取回後交給品質負責人。品質負責人將樣品打亂,分裝在若干白色水壺內,並重新編碼。也就是説,只有品質負責人知道每個瓶子對應的水樣。為了測試準確,他有時還會在兩個瓶子裏放同樣的樣品。然後下達測試任務,讓各個實驗室分樣測試,最終各實驗員再根據測試結果填表、校核,可供對照比較。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一天時間。

  為保證入廠水水質安全,及時發現水質異常,提高預警能力,在輸水沿線還布設多個自動監測站。“我們在監測站安裝的探頭,24小時線上,可實時傳輸數據,如果監測指標超出限值將自動報警。”劉一宏説,在大寧調壓池還應用了水質線上生物安全預警技術,即用一種對水體敏感的“青鱂魚”監測水質。一旦水中有毒化學物質超標,生物感測器通過監測受試生物行為的變化信號,來判斷水質的污染狀況。通過生物—化學多指標同步監測對污染因子的識別更加準確,也將極大提高對供水安全突發事件的快速應急能力。

  除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外,還有應急移動監測。實驗室外,停放著一輛應急移動監測車。車上搭配組合多種專用車載監測設備,主要針對水質突發事件,實驗員可以馬上趕到現場進行處置和預判。

  “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我們每年都要進行兩次應急演練。在正式通水前的京石段應急通水期間,我們晝夜值守,監測水源切換情況,直至水質穩定,移動監測車就像一個流動的實驗室功不可沒。”王曉雨説。

  北京建立了多部門水質資訊共用機制,建成了全覆蓋、快速反應的水質監測預警體系。劉一宏透露,他們將逐步完善監測站網,加強技術儲備。在落實水質監測站網規劃的同時,開展多參數相關性研究,開發站群的綜合預判功能,提高水質異常的預警預判能力。

  “三道防線”防止污水進京入城入廠

  雖然總幹渠水質基本不受沿線地表水影響,但不能排除突發污染事故發生。如果有毒有害危險品在運輸過程中在跨越總幹渠橋梁時,發生泄漏、翻車等意外或惡意投毒怎麼辦?為此,相關單位已經編制了針對輸水過程中突發污染風險應急預案。劉一宏舉例説,監測中心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了“水污染物處置快速查詢系統”,能夠提高水污染應急處置能力,還針對上游可能出現的139種危化物品制定了檢測方案。

  南水北調水進京後,水質相對來説就更安全了,因為城內的工程全部採用全封閉式地下管涵,且採用的是雙線管涵輸水,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就像哥倆,一個生病了,另一個可以頂上。

  可是萬一水被污染,能保證污染水不進入千家萬戶嗎?為此,北京市設置了“三道防線”,阻止不符合要求的水進京、入城、入廠:第一道防線為北拒馬河節制閘,即在河北與北京交界處關閉進京總進水閘,阻止不符合要求的水進京;如果污水進京了,還有第二道防線大寧調壓池,在永定河倒虹吸入口處設置閘門進行攔截;即便污水進城了,最後還有第三道防線——各分水口,各個水廠取水口處設置閘門,阻止不符合要求的水進水廠。

  當南水北調水源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時,啟動應急調度預案。根據來水污染程度,採取關閉閘門、退水等措施,停止南水北調供水,將污染的南水北調水拒于境外或排入河道,禁止進入城市自來水系統。關閉後,會同時啟用密雲水庫、地下水源及張坊應急水源,確保首都安全供水。

  “南水”是否符合北京供水管線“胃口”?

  南水北上,會不會“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讓北京水廠的管網對“新水”不適應?

  為此,北京自來水集團在丹江口水源地建設了試驗基地——“微型水廠”。通過試驗,已基本掌握了丹江口水庫與密雲水庫水源的水質指標差異性;摸清了不同年代、不同材質、不同地區的管道對於南水北調水源的適應週期。依據試驗成果,市自來水集團正在有計劃地調整水廠的處理工藝,實施管網改造工程。

  2014年南水北調水源進京後,南水北調水源與北京地表、地下水源將共同成為北京市的供水水源,城市供水系統將面臨更加多樣而複雜的水源格局。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也在建設北京市應急飲用水生産儲備中心,中心建成後將具備每日3萬桶裝水、80萬瓶裝水的應急供水能力,能夠滿足50萬人一天基本飲水需求。

  全線通水後,南水北調面臨外調水源的聯合調度和調蓄、環境保護、調水安全等一些新的技術大難題。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透露,北京南水北調辦已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北京市南水北調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在南水北調工程水資源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南水北調沿線和調蓄工程生態環境及污染物演變規律研究、建立南水北調水環境模擬模型、加強南水北調來水水質監測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強科技攻關。屆時,在強化水質監測方面,將具備109項指標檢測能力。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