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丁-雅克:中國治理國家比西方更成功

  • 發佈時間:2014-10-25 14: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22日發表題為《西方對中國經濟崛起的短視看法》的文章,作者係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馬丁·雅克。文章稱,西方存在一種臆斷,認為中國的弱點在於其政治體系。由於中國沒有西方式民主,它的統治系統是不可持續的,最後中國將被迫採取我們的政治體系。

  文章説,中國的統治體系30多年來都非常成功。在這個體系之下,發生著現代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轉型。

  這個國家非常勝任自己的角色,能戰略性地思考問題,同時又很務實和勇於試驗。它一直在迅速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並享有民眾的許多支援。中國民眾對國家的支援早晚會消失的想法是站不住腳的。相反,隨著經濟繼續迅速增長,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政權恐怕會享有越來越多的支援。不過,我們不應該將民眾對中國政權的支援僅僅視為經濟增長的一種功能。

  文章稱,在西方,民主是政權合法性的唯一來源,這已經幾乎成為一條公理。但這是錯誤的。中國這個國家的合法性深藏在其歷史中。在中國歷史上,“家”與“國”是兩個最重要的系統。至少在兩千年的時間裏,國家被視為中華文明的維護者和化身。這就是其合法性的重要來源。

  這個國家的其他一些特徵也同樣有著深刻的根源。這些特徵包括對能人治國的強調、強大的國家機器以及用家庭概念來理解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當國家機器運作不善,中國也就失靈了。經典的例子就出現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的恥辱世紀中。

  共産黨在最近幾十年裏取得的成就主要在於它再造了中國,並在現代背景下恢復了中國主要的歷史特徵——它的中樞地位、實力、能人治國、合法性和效率。在前一個世紀,這些特徵發生了災難性的衰退。

  現在存在一種傾向,認為中國政府不會發生改變。這是因為,在西方眼中唯一的真正改革是讓國家朝著西方模式發展。實際上,中國政府自1978年以來一直在經歷大規模和持久的改革,這場改革遠比美國或英國發生的改革要偉大。如果中國沒有經歷深刻的改革,它能規劃如此巨大的經濟轉型會是難以想像的。這個過程將繼續,或許會更加激烈地繼續下去。

  文章認為,我們不該把中國的統治體系視為脆弱和無力的,而是需要認識這個體系,因為按照過去30年的標準來看它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成功,世界將越來越認識到,它必須向這個體系學習。

  迄今為止一直有人認為,中國、而非西方民主國家,將在國家治理上面臨長期問題。我們一直沒有從歷史角度來看西方民主制,而是將它視為對國家治理問題某種永恒和理想的解決辦法。然而現實很明顯,美國的民主制度日益變得機能失調、只顧眼前、充滿對立並且深受利益集團操控,尤其受到屬於百分之一的少數派的那些人的操控。西方民主國家可能面臨一個艱難和不確定的未來,這種看法受到歷史的有力支援。

  西方民主過去的成功建立在兩個條件的基礎上。首先,西方至少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裏支配著世界,這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優勢,並賦予其政治精英重要地位和聲譽。其次,西方民眾在一個很長時期中享有不斷提升的生活標準。未來這兩方面都可能改變。

  西方正在衰落,歐洲尤甚。有人估計,到2030年中國可能佔全球産出的三分之一,其經濟規模將擴大到美國經濟的兩倍。以實力論,那時的美國只是今日美國的一個蒼白的影子。此外,隨著一些有力證據表明美國和西歐很多人的生活水準已經難以提高,前景將是不確定的。

  崛起中的國家會享有更多民眾支援,而衰落中的國家則會引發民眾的不滿。我們應該考慮這種可能性,即國家治理問題在西方將變得比在中國更加尖銳。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道 加拿大《環球郵報》3月18日刊登題為《用西方的觀念看待中國統治》的署名文章,作者為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文章認為,中國政府是一個相當稱職的機構,而西方國家的政府大有改進的必要。它們或許民主,但是它們治國之道依舊完全業餘。

  文章説,在西方,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最大的弱點是它的統治體制。首要的一點是,人們認為,由於缺乏西方式民主,它的政府喪失了合法性。的確,中國缺乏西方式的民主,但是這真的意味著它的政府缺乏合法性嗎?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和其他類似的證據表明,中國政府享有的滿意度要比那些西方國家的政府高很多。

  當然,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取得了非凡的經濟成就。三十多年來,經濟年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0%左右,同期生活水準也獲得相應提高。然而,這其中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中國人看待政府的方式與西方迥異。在西方,人們是從它可為選民提供什麼的實用背景下看待政府的。按照中國的傳統,政府被認為是家的擴展,的確,政府是按照家的模式打造的。中國人遠沒有將政府看作是多少有點遙不可及的機構,而是視其為中國家庭的首腦。

  文章稱,另外還有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不同之處。西方國家是民族國家(nation—state)。相比之下,中國主要是一個文明國家(civilization—state);它稱自己是民族國家只不過區區一個世紀而已。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是從文明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他們認為國家政府是中華文明的化身與保衛者。

  最後一點是,按照西方的傳統,最重要的政治價值是民主。對中國人而言,重要的是精英領導。西方對選舉政府的方式給予了絕對的重視,而中國人優先考慮的則是精英領導,政府的能力,它的領導者和政府機構。

  因此,文章認為,西方有關中國統治體制性質的辯論存在的問題在於,它拒絕了解中國文化,拒絕與之接觸,堅持完全按照西方的觀念來看待中國。這樣做行不通,中國(與西方)完全不同,並會繼續如此。

  這意味著中國不會變得更加民主嗎?文章説,一點也不,如果西方所説的民主,指的是代表性、問責制和透明度擴大的話。但是中國完全不可能變成為一個西方式的民主政體。美國漢學家盧西恩·派伊(白魯恂)認為,政治文化是政治體制形成的根本。政治文化多種多樣,形態各異,這一點我們從中國的例子中就可栩栩如生地看到。

  文章説,中國的統治體系會向西方學習,與此同時將會保持極大的差異性。但這不會是單向傳播。鋻於中國在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加,西方不得不對中國的精英領導與政府能力的傳統抱以極大興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