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市回暖,銀行理財何去何從

  • 發佈時間:2014-10-24 15:31:32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股市走出了亮眼的“金九”行情,市場熱情被一舉點燃,增量資金大舉入市。曾經退出股市資金轉而投入銀行理財的老股民們,紛紛殺出回馬槍,在理財産品到期後,選擇重新入市。那麼,銀行理財該何去何從呢?

  筆者認為,投資者應調整心態,建立正確的收益觀,並樹立體系化的金融資産配置理念。

  之前的理財市場在收益率上存在著一定背離,當一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在年化6%-8%之間,誰還會對疲軟無力的股市感興趣?但理財市場的收益是否應該那麼高?這樣的社會投資體系是否健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銀行理財的收益獲得性與其所體現的風險性完全不匹配。於是,伴隨著資金面的寬鬆,理財市場收益逐步下調,預計將繼續下探回歸良性區間。那麼,金融資産大類間的收益梯度差便隨著股市回暖以及理財收益下調而建立,即定期存款、銀行理財、公募基金、股市。作為投資者,應該對此現象有著清晰的認知及預判,任何投資都終將回歸其本質的收益率,符合其風險屬性及內在價值。

  在這樣的收益觀下,是否銀行理財就沒有市場了呢?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銀行理財在收益性、流動性、風險性上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可以作為穩健型配置類型中的主體資産。但在新形勢下,可以對産品的模式進行創新。例如上海農商銀行在2014年陸續推出的1年期、2年期理財産品,打破傳統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的模式,採用每月或每季結算投資收益的模式,將收益定期派發給客戶,給客戶創造現金流。那麼,在這種模式下就能搭建起一個簡單的配置:首先在理財收益下調的情況下,選擇一個1或2年期的産品提前鎖定收益;其次,每月或每季的收益可以結合基金定投,充分享受股市回暖帶來的收益,這樣,收益性及再投資能力大大提高,提升了投資的整體效率。

  因此,從長遠來看,不管股市如何起落,銀行理財都將作為穩健投資的配置主體而存在。作為投資者,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對資産進行配置及對客觀收益區間的正確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使財富保值增值。 尚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