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科院深入推進農業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

  • 發佈時間:2014-10-24 08:49: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10月20日,中國農科院召開糧棉油增産增效綜合技術模式研究工作會議,系統總結糧棉油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推廣的成效,全面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在會上強調,全院要緊緊圍繞農業部“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工作目標,以促進糧食增産增效為重點,積極探索技術整合轉化模式,持續深入開展糧棉油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的研究示範,展示科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支撐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作用,實現科學研究引領高産創建、科研成果支撐高産創建。

  陳萌山要求,各牽頭單位要始終牢記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使命和責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組織形式,提升增産增效模式研究水準與示範效果,充分發揮科研骨幹引領作用。明年特別要抓好4個關鍵環節:一是在制定研究和示範方案上下功夫,形成完整的工作計劃和詳細的技術方案,體現協同性、創新性、整合性。二是在選擇和建設示範點上下功夫,根據不同生態區、不同主産區、不同經濟發展水準地區糧棉油生産的實際,科學佈局示範展示基地,每一個作物確定一個主要示範基地,長期穩定地開展工作。三是在加強對上和對下的銜接上下功夫,主動向農業部和相關省的農業主管部門彙報、對接,將中國農科院的示範工作納入國家和地方高産創建工作計劃,爭取更多的支援。四是在組織示範活動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在作物生産、生長的全生育期可示範、可參觀、可學習,為農業部高産創建提供技術模式和技術儲備。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中國農科院依託科技創新工程,圍繞我國糧棉油重要作物生産,先後啟動實施了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的增産增效技術整合模式研究與示範。兩年來,院內12個研究所和院外210個相關單位近2000名科技人員協作攻關,以甄選出的優異品種為核心,以全程機械化和技術的輕簡化、整合化、模式化為目標,針對不同作物在不同區域、不同時節的要求,研究出不同的技術方案,大面積示範效果較好,成績喜人。6種作物增産均超過10%,最高可達44.7%;通過節本省工,畝均增效500元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