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偏緊”的財政是怎樣保民生的

  • 發佈時間:2014-10-24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崔文苑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讓資金花在“刀刃”上,涉及財政制度的“收與支”這一核心問題,其關鍵則是加快相關財稅改革。“收與支”不僅是財稅部門的資金管理行為,還關係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的提升。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擴大“營改增”、減稅等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速處於下行通道,前9月同比增速8.1%,且仍有放緩趨勢。這符合財政形勢隨經濟變化增減的規律,也是財政政策“逆週期”調控的正常現象。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加劇的形勢下,我國一方面加大減稅力度,另一方面嚴格財政支出、讓利於民,體現了以財稅工具撬動經濟恢復性增長的決心和魄力。

  從世界範圍看,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壯大,公共財政從2002年不足2萬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13萬億元,但如果從每人平均財政收入水準看,我國僅相當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每人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左右。換言之,如果將公共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用於保障民生,歐美發達國家每人平均保障支出超過9000美元,而我國只有1000美元。在國家“錢袋子”收入增速趨緩、每人平均財政收入較低的情況下,我國還面臨經濟換擋轉軌的任務,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等剛性支出需求增大,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凸顯。因而,花好每一筆財政資金尤為重要。

  如何能讓資金花在“刀刃”上,涉及財政制度的“收與支”這一核心問題,其關鍵則是加快相關財稅改革。

  從“收”的角度看,涉及稅收制度的調整優化。全國財政收入的80%來自稅收收入,稅收結構直接決定國家“錢袋子”的增減,以及宏觀調控的空間。目前,我國徵收的18個稅種中,以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産稅、車輛購置稅等為主體的直接稅佔比不到三成,營業稅等流通環節稅收佔七成。稅收集中于商品流通渠道,導致社會消費成本提高,易造成價格波動,增加宏觀調控難度。因而,需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簡潔的稅制結構。比如目前逐步擴圍的“營改增”,能夠逐步消除重復收稅的營業稅。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將於12月1日啟動。下一步,完善消費稅制度、建立環境保護稅制度,以及清費立稅等工作也將加快推進,在保障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減輕企業負擔。

  從“支”的角度看,則要提高資金支出的透明化、科學化,需要儘快落實預算制度改革。目前,我國財政資金運作還存在不夠透明、使用分散、低效浪費現象。今年以來,社會接連出現“宏觀稅負達到44%”、“每人平均宏觀稅負高達6338元”等輿論,雖是不夠專業的誤讀,但也反映出社會對財政收支不夠透明、民生投入效率不高是有意見的。為此,今年以來關於預算制度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繼8月通過預演算法修正案後,10月初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要求進一步公開財政資金使用情況,並細化公開內容。這一要求有助於大力清理游離在預算外的各種“賬外賬”,堵住公共資金的“跑冒滴漏”,確保資金更好地用之於民。

  財政資金的“收與支”,不僅是財稅部門的資金管理行為,還關係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的提升。比如,為完善財稅體制,稅務系統先後取消和下放稅務行政審批事項14項、簡化涉稅事項600余個。這將促進納稅工作從“管控”到“服務”,也體現出建設便捷、高效、服務型政府的大方向。為更好擴內需、調結構,一方面,涉及養老、健康、資訊、文化等服務消費的財稅政策不斷優化;另一方面,財政投入也進一步調整基建投資結構,不斷加大棚戶區改造、市政設施、水利等民生基礎領域支出。

  新常態下的財政政策,必須立足於服務全局,努力促進國民經濟運作的基本穩定與提高品質,把短期的、年度的調控與中長期改革目標銜接起來,更好地應對財政收支矛盾形勢,從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標。(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崔文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