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減損有新招
- 發佈時間:2014-10-24 05:55: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進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一座黑頂糧倉引人注目。不同於其他的拱板平房倉,這座糧倉的屋頂是“人字形”結構,是用一片片太陽能光伏陶瓷瓦建成。糧油儲備庫倉儲部副經理張雲峰告訴記者,通過封閉式太陽能光伏瓦建築屋頂,這座糧倉不僅用電能自給自足,而且能隔熱控溫、防颱風防滲漏,能有效防止糧食損耗。
儲備庫的智慧糧倉運用了許多新設備和新技術。糧倉除了安裝了太陽能屋頂,還運用了橫向通風、氮氣除蟲等儲糧新技術。
爬上5米多高的旋梯,記者跟隨張雲峰進入糧倉,大片散存的小麥映入眼簾,抓起一把小麥,感覺微涼。倉庫管理員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是地上籠、地槽垂直通風,現在則是風道上墻、全程覆膜、負壓環流的橫向通風,能更好地控水控溫,糧食的水分損失率從0.5%下降到0.3%以下。無論嚴冬酷暑,倉庫內的每一粒糧食都能處於適宜的溫度中。
“除了要控制溫度防止糧食霉變,防止蟲害也是科學儲糧的關鍵。傳統的儲糧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學藥劑殺蟲、防蟲,不僅會污染環境,增加糧食農藥殘留,長期使用還會導致害蟲産生抗藥性,增加殺蟲難度。”張雲峰説。
“這裡的糧倉採用了富氮氣調儲糧技術。利用制氮設備向密閉的糧堆裏充入高純度的氮氣,使糧堆內形成高氮的環境,使害蟲窒息而死,也抑制糧食的生理呼吸,有利於保持糧食新鮮度。一年只需一次,害蟲基本就能除乾淨。”張雲峰説。
測溫測濕、查看蟲害,這些都是糧庫的日常工作。但是在浙江省糧食局直屬儲備庫,記者沒有看到拿著檢測儀的工作人員出入糧倉。糧倉全部封閉運作,儲備庫如何精確監測倉內情況?
在小麥倉庫內,麥堆頂部的幾處地方稍有凸起,張雲峰從凸起部位抽出一根細線和一個感知器,他介紹説:“這就像我們管理員的眼睛,有了它,我們可以實時監測糧堆,及時發現糧堆中的安全隱患。”在儲備庫,這些感知器就像一個個“偵察兵”,分佈于200多個監測點,一旦有害蟲聚集、糧堆發熱、水分升高等情況,就能及時發現。
張雲峰告訴記者:“太陽能光伏瓦、橫向通風、糧情監測系統和富氮氣調殺蟲系統等這些新技術的運用,使糧食一個儲存週期的損失損耗從原來的0.7%左右下降到0.2%左右,僅單倉就能減損18噸糧食。”
走出糧庫,記者來到了運糧碼頭。在碼頭上,散糧經過塔吊抓鬥從船上進入存料箱,通過傳送帶流入運輸車。運輸車載著糧食駛至糧倉,糧食再通過傳送帶和機械設備進入糧庫。據介紹,儲備庫的糧食實現了散裝散運,日作業量從原來的300噸提高到2700噸。
“糧食在包裝儲藏、運輸、裝卸等過程中損失不小。為建立節糧減損新機制,國家糧食局實施‘糧安工程’,推動原糧‘散裝、散運、散儲、散卸’的四散化物流方式。我們採取的糧食四散物流作業,可以使糧食運輸損耗率平均降低2%左右。”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管理中心主任黃志軍説。
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是近年來我國建設現代化糧庫的成果之一。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擁有遍佈城鄉的各類糧食倉儲企業1.9萬家,倉容總量超過3億噸,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立筒倉等現代化倉庫佔到60%以上,倉儲物流作業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説,現在,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大連北良港、廣東新沙港、上海外高橋等糧食物流基地為樞紐,以各級糧食中心庫為節點,以遍佈全國的糧食收納庫為基礎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我國正在由“無蟲害、無霉變、無鼠雀、無事故”的安全儲糧階段向“綠色、生態、智慧、高效”的生態儲糧階段轉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