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盈利能力亟須提高

  • 發佈時間:2014-10-24 05:54: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國企營業總收入增長較為穩定,但盈利水準偏弱,説明“大而不強”問題仍比較突出。要克服這一問題,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硬功夫”,從技術、産品、品牌和經營管理等方面擁有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利潤的穩步提升

  3.3%、8.9%、5.9%,這是今年一、二、三季度末,國企實現利潤增速情況。雖然與去年相比仍保持增長態勢,但這些變化説明當前國企盈利水準處於下行通道。專家表示,今年以來國企營業總收入增長較為穩定,但盈利水準偏弱,説明“大而不強”問題仍比較突出。

  所謂“大”,即指企業的營業情況和資産規模。前9月國企營業總收入351496.6億元,同比增長4.9%。9月末國有企業資産總額也達到991510.5億元。這説明與去年同期相比,國有資産規模實現穩步增長,企業經營的活躍度得以提升。

  所謂“強”,一般指企業的盈利能力。前9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8504.8億元,環比下降明顯。其中,煤炭、化工等行業利潤降幅較大,有色行業仍未擺脫全行業虧損。這也導致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中,43家虧損企業有42家為國有企業。“之所以能進入到500強,意味著企業營業總收入高、經營規模大,但是虧損嚴重就説明‘大而不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

  這種現象在地方國企中表現更為突出。數據顯示,地方國有企業前9月營業收入136632.9億元,同比增長6.2%,高於央企4%的增速。但是同期,地方國企實現利潤增速只有2.6%,遠低於央企的7.1%。這説明,地方國企生産經營規模擴大了,但在運營管理和成本控制上不及央企,導致盈利能力偏低。

  國企經營“大而不強”並不是新問題。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發展,或靠資源紅利、人口紅利或政策紅利驅動,或簡單通過兼併重組、擴大産能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但企業經營管理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等卻沒有跟上。例如,央企管理水準比地方國企高一些,管理成本則相應低一些。數據顯示,前9月央企的管理費用上升2.6%,低於地方國企4.1%的增速。

  國企平均盈利能力增速下降也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度較大。白景明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比如9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呈31個月負增長,而國企主要分佈于製造業、能源行業,PPI走低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些行業的國企産銷不旺的情況。同時,煤炭、化工等産能過剩行業需求疲軟,市場行情低迷導致行業盈利能力低下,從整體上拉低了國企盈利水準。

  這種情況也與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有關。目前來看,我國不少企業自身生産技術和創新能力還不夠。“生産附加值較低,會導致成本過高,侵蝕利潤水準。”白景明説。

  此外,企業的負債水準提升、利息上漲造成財務費用增長。數據顯示,9月末國企負債總額646480億元,同比增長12%。這對財務費用的上升起到重要影響,造成同期財務費用成為營業總成本中上升最為明顯的部分,增速為17.8%。但是,白景明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負債問題,合理負債有利於企業借力發展,在轉型的關鍵期得到資金保障,但過度借債將造成企業負擔加重。

  在國企盈利水準趨緩的情況下,為何前9月應繳稅金28407.4億元,增速為7.4%,高於利潤增速。對此,白景明分析説,主體稅收是與銷售規模掛鉤的,銷售上升,稅金也會上升,與實現利潤的關係並不密切。

  各項運營指標均顯示,我國國企運營情況同比逐步好轉,但要克服“大而不強”,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硬功夫”,從技術、産品、品牌和經營管理等方面打造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利潤的穩步提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