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彩世界的東方氣韻

  • 發佈時間:2014-10-23 22:30: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80年12月,黃永生油畫《老科學家與小學生》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並在1981年1月17日“人民日報”第八版刊登。

  1987年12月,《大岞女》入選“首屆中國油畫展”。

  1989年,水粉畫《艷陽》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併發表于1989年12月“廈門日報”第8版。

  1990年9月,油畫《追球》入選第十一屆亞運會中國美術作品展覽,並被“福建畫報”旅遊專號刊用。

  2003年,油畫《雪域》入選“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主辦單位: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家協會。

  在這段履歷中,我們發現畫家黃永生在前期非常注重攻研油畫。可是,業界清楚黃永生後來轉為專攻水彩畫創作。

  黃永生既是畫家,也是評論家。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著名畫家徐裏所説:“永生不僅畫得好,還是個愛思考的人,之前他思考自己的創作,現在他花不少時間思考別人的作品……多篇文字發表在各種刊物上,如人民大學的《造型》、《中國水彩》、《當代美術》等,他的文字觸及作品的學術,將畫家的繪畫現象提升到問題的思索,這是有意義的……永生的水彩評論接近於主體的敘事,他總是從畫家的作品裏挖掘出屬於心靈性的精神,也可以説,這也是永生水彩評論的一個亮點。”

  我們知道西方畫在點、線、光和色彩表達領域的探索上無疑較中國先進和深入。而中國畫意境中的氣韻也是西方人苦苦追尋和思索的難題。把控中西文化的相容滲透,這一藝術空間激發了無數中國水彩畫家的拓荒與踐行。黃永生,拓荒先驅之一,在他的水彩畫理論與實踐中有許許多多關於“東方氣韻”的理解和表達。

  黃永生從中國古人那裏尋找“氣”的淵源。魏晉時代曹丕《典論.論文》裏提出“文以氣為主”,《孟子公孫醜上》“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都是他探討的命題。他深入理解蘇格拉底的《美諾篇》,得出“氣是什麼”:氣是就是要追尋那已經知道的,還要追尋那尚未知道的氣魄。他研究文森特.梵谷畫作,概括出文森特.梵谷的獨特性就在他的畫作是被生命意識所引導,是圍繞著畫家內在生命意識折射出來“氣”的蒸騰。他在笛卡爾式的“陷於疑惑和謬誤的重重包圍反覆琢磨……

  黃永生探古追今,融貫中西,於是他在《寫生誘惑》提到,“氣”的形象就是如此非凡,讓耄耋老者煥發青春,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讓不可見的變為可見,讓理性失去理性。具備“氣”的文化概念的畫家似有著一身骨氣……他在《論寫生頤養氣》強調從有形的畫作那裏讀解“氣”的品性……

  理論上,黃永生認為繪畫作品要有氣韻,因為“氣”是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踐中,黃永生是位高産畫家,每年的水彩畫現場寫生創作超百幅。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我們如何找到“氣韻”的蹤影,如何讀解“氣”的品性?

  黃永生鄉村題材的寫生風景畫《夕陽無塵》採用濕的重疊,似乎是水潤淋漓的空氣籠罩著清新瑰麗的鄉村,又好似清新瑰麗的鄉村匯聚著水潤淋漓的空氣,在水光幻化的朦朧意蘊中孕育著現代人尋求宜居環境的渴望。

  灣與船是黃永生另一寫生主題,作品《等待》水色交融,光影交替。悠悠水影、整裝待發的船隊、萬里晴空在畫面三分天下又融為一體,船隊倒映在水面;水面與藍天相接,藍天上的雲彩又絢麗了船隊。“靜”是等待的外在,藍空上的麗雲漫天開去、欲卷欲舒才是船隊內心蓄勢的澎湃。畫面寓動於靜,形態和意識對立又統一,在天空的寶石藍和與船隊的雄渾黑裏,我們能夠遐想出氣勢磅薄的起航。

  《姑嫂船》于1997年6月,入選第七屆中國水彩畫大展,並獲銅獎。畫中以人物為中心集中構圖,一群惠安女子裸足站立在天地間,朝向承載著她們希望和夢想的木舟。作者用色大膽豪放,美艷跳脫,極具視覺衝擊力。大面積黃色代表沙灘鹹地推至背景,大面積紅色映入眼簾。富有惠安風情的繪花紅頭巾、低腰紅曠褲,生活依靠的紅木舟等,飽滿的紅色主基調跳躍著生命的鮮活與熱烈,強襲觀者神經。而惠安女子露臍短衫下隱約現出柔細腰肢,腰間飾上銀珠寬褲帶,手挎竹編漁籃,這些少許的鮮亮的白色,藍色,赭色又柔和了觀者的視線,達到色彩視覺的平衡。

  僅用色彩怎麼足以表達作者主觀的藝術思考?最是那一瞬的轉身,我們從正面和側面窺視了惠安女子富有地域特色的立體臉龐上表情謙和,如無風的海面一樣溫靜。謙和、溫靜,東方的“蒙娜麗莎”,銀色系發飾,高額頭,小紅唇,粗黑辮,纖紅繩。顯示女子柔美嬌麗,對女子特性的展示不止於此。當誇張熱辣的高光閃耀在一彎彎流暢婉轉的圓弧之上,才噴薄出生命的激烈,畫面中心呈現一方方豐滿嬌俏的圓臀,正是作者對女子美的剖析。

  以色彩和造型激蕩熾熱的情感,表達作者內在的人文關懷和對惠安女子命運的思考。當惠安男子駕舟遠行,長期漂泊海上作業,在狂濤駭浪中、在浩渺煙波處波瀾不驚時,這群嬌俏姑嫂的幸福只有那頭包藏她們秘密的紅頭巾才能真正解讀。謙和溫靜的惠安女子,細腰圓臀的惠安女子,她們的命運裏,船的歸來與遠去,是全部的關注和喜憂。作品中木舟被作者主觀地漆上紅色,與服飾融為一體,與她們的命運融為一體。紅木舟,惠安女子命運的載體,一代又一代,姑嫂傳承。在紅頭巾的包裹裏碰撞、交織、演繹的情感,外人從一臉平靜裏又能知道些什麼。作品裏似有意似無意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在人物造型、色彩運用和光線處理裏激化融合,留下嫋嫋余韻。《永生水彩》是畫家黃永生“不為任何功利而畫,不為形所拘,不為名所圉,不為利所誘,不為識所惑,不為我所執,只為心境而畫”的水彩畫冊,是他多年以來深入鄉村、工廠、海島,山谷寫生作品中的精選。在這本畫冊的序言裏我們看到畫家心跡的表達:“種種原因之下,我越來越喜歡傳統繪畫的精神,也義無反顧地拋棄源於西方文化精神的繪畫技法,諸如光影、透視、體積、空間、乃至形體的塑造,何況法國哲學家莫裏斯.梅洛.龐蒂也説繪畫是一個平面的描繪。我拋棄所謂科學的繪畫規則,意在朝向屬於我們民族的繪畫精神……”

  用探秘的目光、用追尋的心態來捕捉人和自然的生存狀態和精神意蘊,讓西方藝術形式充滿中國哲思,讓西畫形象流淌東方氣韻,讓中西理念在畫中碰撞、畫中滲透、畫中融合,這無疑是黃永生以西方水彩畫種的形式探索自己作品的東方氣韻,他是一個水彩畫東方化的拓荒者。(張藝)

  人物介紹

  黃永生,男,1957年出生於福建泉州永春。1982年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82被分配到集美師範專科美術專業任教,現為集美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廈門市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多篇水彩畫藝術評論文章在書刊發表,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廊橋》57x71釐米

  《澎蜞彎》水彩52x55釐米

  《蛻變》水彩52x55釐米《沙坡尾戀歌》《故地》

  《晚鐘》60x70釐米《夕陽無塵》尺寸56x56釐米《梨花無語滿村香》尺寸56x56釐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