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投資信託需保持冷靜

  • 發佈時間:2014-10-23 10:29:26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華時報記者牛穎惠

  保險資金對於信託計劃領域投資的高歌猛進,終於引起了監管部門關注。近日,保監會聯繫發文予以警示規範,保險信託投資風險之“弦”驟然繃緊。

  就目前國內金融行業市場格局而言,信託行業早已超越保險業,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較高的投資收益,正是信託産品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

  險資對於信託産品投資的增加,一方面由於傳統人身險産品定價利率取消2.5%上限限制,以及對於非標準信貸資産投資限制的逐步放開,信託産品自身風險回報屬性和長期性的特徵對險資較為吸引。另一方面,在銀監會加大力度收窄表外業務和行業不景氣的環境下,銀信合作正在經歷空前的監管阻力,而險資可以視為一個有效的資金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78家保險公司(集團)在信託計劃方面累計投資餘額2805億元,其中房地産投資929億元,佔比33.1%。極速膨脹的背後也掩藏著信託業本身的各種風險。

  今年前兩個季度,保險信託投資的季度增長率分別為41.3%、37.7%。部分公司投資增長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準,如太平洋人壽、太平養老、都邦財險、太平人壽、工銀安盛、華夏人壽,二季度末投資餘額與上年末相比,增長率均超過400%。部分公司投資餘額佔其自身總資産比例較高,如紫金財險、崑崙健康、中石油專屬財險、天安財險、百年人壽,二季度末佔比分別達到19.3%、19.1%、19%、18.1%、17.8%。

  過去兩年是險資對信託類計劃投資快速增長的兩年,不過其中隱藏的問題也值得關注。保監會在檢查中發現評級機制中還存在部分信託産品只具有預評級、部分中小保險機構內部信用風險評估能力較弱、部分公司在未取得信託産品外部信用評級的情況下就完成投資決策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保險公司在投資信託産品時主要依賴外部評級。

  事實上,隨著近兩年信託行業的野蠻增長,行業風險已累積到一定程度,信託産品對於保險公司已成為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如何在風險未暴露時解決負面問題,已成為監管部門未雨綢繆的規劃。

  面對行業隱患,及時做到防微杜漸,並且對保險機構提出警示,讓險資投資信託計劃時,既不失熱情,同樣時刻保持理性思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