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光彩淋漓粉墨人生

  • 發佈時間:2014-10-23 08:29:21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演出,于嘉道間吸收了漢調、崑曲、秦腔的曲調及表演方法,逐步形成了新的劇種——京劇。經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改革發展,創作無數優秀劇目,繁衍代代京劇明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風靡全國,在民國時北京城更是“滿城爭説叫天兒”,至今的老北京們還都能哼上幾句京腔京調。

  用中國畫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京劇中的人物及劇情,則始於近人番禺關良,之後韓羽、高馬得、馬書林、周京新、董浩的相繼出現,又為京劇人物畫增光添彩。自京劇産生以來,就和書畫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也體現了藝術的相容性。國畫大師李苦禪曾説:“京劇是寫意的戲,是很高度的綜合藝術,要想畫好國畫,除了要打好一切的有關基礎,最好還要懂點京戲。 ”嘉道間四大徽班領袖程長庚就寫得一手好字,還有同光間名伶“十三絕”,民國時的“四大名旦”均能書擅畫。在京劇的戲迷、票友中書畫家亦不乏其人,“京派”的畫家中大多能一邊作畫,一邊哼上幾句皮黃。

  與董浩的相識,正是因為被他個性面貌強烈的京劇人物畫所震撼。其畫質樸凝重,墨彩交融,于光色淋漓中再現一個個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正如雕塑大師韓美林所言:“墨色酣暢,用筆拙而不緊,著色不拘一格。 ”當我和董浩漸漸成為朋友,成為知己,成為了鐵哥們,我對他的藝術追求,創作思想和人格魅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裡不妨引用董浩兄的幾段硯邊畫語來解析他筆下的大寫意京劇人物畫。

  筆墨無疆萬法皆法

  筆墨無疆,萬法皆法,這正是清代石濤“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的延續,從有法到無法,是一個高度,從無法到萬法皆法,又一高度。然而要達到這一高度,這一境界,畫家必須要有蒙養和生活的修煉,“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董浩兄在進入央視之前的十幾年中,在北京城走街串巷的寫生和對舊京文化的執迷,這是他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蒙養時期。在進入央視以後,做了幾十年的少兒節目主持人,成天和孩子們在一起,這使他的繪畫作品常常閃現出孩童般的樸實、純真、稚拙。是他在生活上的一個修煉的過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先生讚其畫:“自在真情,童真童趣,實屬難得”。

  有了深厚的蒙養靈性和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才有京劇人物畫中關良的生動稚拙、韓羽的老辣與詼諧,以及董浩的天真爛漫、氣韻靈動。

  觀其畫筆墨恣縱飛舞,賦彩熱烈奔放,人物線條旋轉挫折,如錯金鍛鐵,畫面乾濕濃淡,枯索紛亂,無法而發,萬法皆法,“不將粉本為規矩,造化任他筆中來”,一幅之內潑墨、破墨、積墨、漬墨,濃彩、重彩、淡彩,縱橫塗抹,千變萬化,墨彩交融,恍恍如有神助。

  寫意畫貴在寫,中國畫歷來講究以書法為基礎,以書入畫為上法,從董浩所畫京劇人物的翎子,盔頭,髯口,把子(刀槍)等可以看出或篆、或草、或隸、或行的筆法來。正如畫家吳冠南先生《畫余雜稿》所言:“繪畫之道,大於寫,中于畫,小于描,邪于撒鹽澆油之類”。其用墨隨心所欲,賦色大膽率真,勾勒點染,知白守黑,多神來之筆。

  吞水吐墨天人合一

  “通曉古今,放眼中外,懷悲憫之心。施軒然之氣,以霸氣之態、寫高士之意,吞水吐墨,享天人合一之妙也。 ”這是董浩兄的藝術境界,也是中國畫道的境界。中庸雲:“道之者,不可須臾離也,早期中國文畫,用筆、用墨、賦色、意境皆緣于道,處處從道中來。既通曉古今,又懷悲憫之心,才可能進入道的狀態,道的境界。董浩兄作畫便能進入一種天人合一的道的狀態,畫京劇人物時,完全是戲中人。時而輕描淡寫,從容不迫,弄筆如彈丸,時而揎拳卷袖,身心無縛,下筆如疾風驟雨,恣肆狂勁,如風生水起,驚電奔雲。濃墨潑出蟒袍、淡筆勾勒水袖,再用焦墨、重彩寫出翎子、髯口,隨著京腔的鑼鼓點,畫面上的打點也在“蹦——蹬——鏘”地跳躍著,嘴裏一字一句,一腔一板,配合著劇情中的雲手、趟馬、走邊、圓場等動作,筆下從生、旦、凈、末、醜,到手、眼、身、法、步,鮮活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雄姿英發的穆桂英,右手馬鞭,左手令旗,在“慢長錘”裏揚鞭出場,唱出了“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領兵誰領兵”的豪語;忠厚正直的關雲長捋髯,扶刀,立馬“九龍口”,“志氣淩雲貫鬥牛,平生最喜讀春秋,丈夫須抱淩雲志,自然談笑覓封侯”幾句定場詩,威嚴、正氣的關老爺形象便渲染出來,還有那栩栩傳神,活靈活現的丑角、武生、花旦、黑頭、青衣……這時《將相和》,《三岔口》,《群英會》,《玉堂春》等一場場京戲便在董浩兄的筆下粉墨登場。

  京劇人物畫,必懂戲曲,熟劇情,能抓住人物的神情,尤其是人物眼神,要顧盼得宜,往往點睛之筆最見功力,董浩憑著高超的寫生技巧和豐富的京劇知識,吮毫揮筆,一筆而就。 “傳神正在阿堵”,人物的內心世界便從眼神中表現出來了。董浩兄作畫的行筆,如行腔,運氣到吐字,歸音,完全進入戲的狀態,在戲味兒上做足文章。也正是佛家的物我兩忘,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藝術家們所追求的師今人、師古人,師造化到師於心的最高境界一樣,這是正合董浩兄的吞水吐墨,天人合一之妙。

  性情中人故事人生

  董浩兄出身於書香門第、名門之後,祖上董衛國是清朝康熙年間兵部尚書,據《清史稿》記載:“董衛國,漢軍正白旗人,初受佐領,累官秘書院學士,順治十八年,擢山西巡撫,二十一年調湖廣總督,康熙四年加工部尚書銜,十三年改兵部尚書銜。”康熙帝曾御賜“東阿之後”牌匾。在董浩的常用印中就有著名書畫篆刻家程風子所刻的 “東阿之後”印章。董家自董衛國以來,詩禮傳家,董浩的父親董靜山,還是新中國成立前京城頗有名氣的書畫家。董浩是董衛國的第十代孫,承家學,自幼習畫,做過美術教師,其後走上了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崗位,成為億萬兒童喜愛的“董浩叔叔”。其畫名也被“董浩叔叔”之名所掩。然而,今天他的京劇人物畫先後在廣州、北京、合肥、鄭州、淄博、洛陽等地舉辦展覽,並應邀在義大利、奧地利、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辦展。被中國美術館、中央軍委、全國政協、美國、日本、俄羅斯等知名畫廊收藏,被太平洋、翰海等拍賣行拍賣,且成交價不菲。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董浩兄的京劇人物畫最終會像“董浩叔叔”一樣家喻戶曉。

  董浩兄繼承先祖董衛國的光明磊落,襟懷坦蕩的性格,為人豪爽、豁達,話語幽默風趣,圈內的朋友都親切地稱他為“董大哥”、“浩哥”。身為“大腕”主持人,從沒架子,朋友間鬥酒時,一口氣能喝一斤56°的二鍋頭,朋友間誰有難處,他都會挺身而出,這種“江湖氣”也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成就了他廣收博取、不拘一格的藝術風貌。

  董浩兄積學富,為人厚,于書畫之道,粉墨登場,造大化之境,竊以為來日賴可論于大匠矣!

  《回荊州》

  ■藝術家簡介

  董浩,曾用名董大都,生於1956年4月。父親董靜山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書畫家。

  董浩幼承家傳,五歲起習畫,專修國畫、人物、花鳥、書法及油畫。現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李可染國畫藝術研究會研究員,李可染基金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希望工程愛心大使,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全國金話筒個人成就獎,中央電視臺十大主持人之一。 1975年即參加油畫展,1998年起任中央電視臺書畫院理事、《小書畫家》雜誌編委、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評委會副主任,任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任河北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大慶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現為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理事、副會長,北京市職工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名人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文化部文華國韻書畫院人物創作藝術委員會主任,宋莊國畫院副院長,中國長城書畫會副會長,中國文聯影視書畫會副會長。 2010年獲得印度駐華大使館頒發“印中友誼使者”榮譽;2012年獲烏克蘭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尤裏·科斯堅科閣下頒發“烏克蘭大使獎”。

  曾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 《董浩叔叔的畫》、《董浩書畫集》等畫集。 50萬字自傳 《故事人生》收錄250多幅書畫作品。海天出版社出版《有畫浩説》董浩隨筆書畫集錦、中央電視臺 《幕後》、《實話實説》、《書畫中國》等電視專欄分別專題報道。□陳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