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英齊聚北京論壇 共話生物醫藥前景

  • 發佈時間:2014-10-23 01: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蓬勃向上的千億産業,一群各專所長的高新企業,攜手北京,興盛在茲。

  10月21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科技日報社共同主辦,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産業促進中心承辦的第十八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論壇開幕。

  國內外三百餘位國家政要、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出席,探討生物醫藥産業在新定位下的産業發展動力,分享生命醫藥領域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重大成果。

  經濟發展正處於新時期、新常態的北京,其新定位提出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産業發展模式。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在這一背景下,近幾年增速驚人,已走在京津冀經濟的轉型升級前列。

  跨越發展成果的一扇窗

  本次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論壇,展示了18年來,北京生物醫藥跨越發展工程的階段性成果。論壇始於1997年,至今已舉辦十八屆,共邀請過六百多位海內外生物醫藥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到會演講,舉辦過160余場互動性很強的專業交流會。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院士、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院士、時任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院士、美國藥典委員會主任、前FDA副局長Roger Williams先生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人士都曾作為論壇演講嘉賓與産業人士面對面地交流。

  多年來,論壇始終以“透視産業現狀,解決發展問題,構築健康未來”為宗旨,形成了“學術氣氛、專家身份、戰略方向”的獨特視角,在國內外生物醫藥行業中産生了廣泛影響,引領著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趨勢,已成為海外學者與國內生物醫藥界相互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本次論壇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作了致辭,介紹了近年來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特點,闡述了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的實施過程,指出G20工程注重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心的主體作用、人才和團隊的帶動作用、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市場的拉動作用和技術服務的支撐作用。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院士結合生物産業各領域的國際現狀及我國發展水準,對未來趨勢、重大技術突破及對産業影響進行了戰略分析,對北京乃至中國搶佔“生物經濟”制高點提出了獨特見解。

  BMI醫療保健部首席分析師Jamie Davies基於翔實的研究數據深入分析了亞太地區醫藥産業新格局,並重點聚焦中國醫藥産業趨勢。

  石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東晨先生和山西亞寶藥業集團董事長任武賢先生,分別就中國醫藥企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轉型策略做了深入交流。

  百濟神州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hn Oyler先生和北京科信美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嚴海先生圍繞新藥研發的創新性、挑戰性和成功性與參會嘉賓進行探討互動……

  智慧在交流中迸發;共識在討論中增進。論壇將圍繞“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跨越發展工程”、“生物醫藥技術轉移峰會”、“中醫藥産業轉型升級研討會”、“化學仿製藥的國際化研發技術策略”、“藥物研發創新模式及機制”、“中日智慧醫療合作研討會”等召開專題研討會。

  論壇18年曆程,反映了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的變遷,記錄了北京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的足跡。自2003年第七屆論壇由北京市科委主辦起,論壇已經成為共謀産業發展,共促産業進步的一個常規工作平臺。

  預計未來,論壇將搭建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與國家重大專項對接的平臺,搭建北京産業與京外優秀企業溝通的橋梁,搭建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的快速渠道,推動國家北京新藥創新孵化基地以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成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名片。

  北京生物醫藥産業領跑全國

  生物醫藥産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重點振興的八大産業之一,符合北京城市發展定位。北京市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産業,于2010年4月啟動“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推動生物醫藥産業從戰略新興産業向支柱産業發展。從2009年到2012年,實現了生物醫藥産業規模2年翻番,3年過千億的一期工程目標。隨著G20一期産業目標的實現,2012年10月G20二期工程啟動,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産業向戰略性支柱産業邁進。

  2013年是北京實施G20工程二期的第一年,生物醫藥産業已進入著力提升品質和效益的新階段。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在逆勢中開拓進取,全部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從2009年394億元增長到2013年1176.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2013年醫藥製造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860.3億元,同比增速13.6%,增速高於全市工業增速6.9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17.7%,連續十年在全國主要醫藥發達省市中排名第一。醫藥服務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達316.0億元,同比增速10.6%,佔全産業比重為26.9%,佔比提高0.7個百分點。

  北京創新成果的産業化進展順利。2013年,一方面通過大品種改造提升,使得北京5億元以上品種達23個,其中10億元以上大品種8個;另一方面推動北京生物醫藥企業的15個優秀品種獲得臨床批件,12個創新優秀品種獲得生産批件;30項全球創新成果在京落地;北京新藥申請居全國第一。

  醫藥産業是北京典型的“高精尖”産業

  生物醫藥産業具有創新性強、附加值高、從業人員素質高、低能耗、低水耗等特點,是典型的“高精尖”産業,與北京豐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臨床資源緊密相符,符合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

  北京著力打造“一南一北、功能互補”的生物醫藥産業佈局,“南”包括以亦莊和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為核心的高端産業基地,“北”包括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核心的研發創新中心,以及在東部以朝陽區為核心著力發展醫藥服務業為“一南一北”提供支撐,2013年大興(亦莊)、海淀、昌平、朝陽四區對産業貢獻率近80%。

  2008—2012年,北京醫藥製造業稅收年均增長25.8%,高於全國醫藥製造業增速6.7個百分點,高於本市製造業增速10.7個百分點。我國醫藥製造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六省市,六省市醫藥製造業稅收佔全國醫藥製造業稅收近半,其中北京年均增長率居六省市之首,是唯一佔比逐年提升(2012年已居全國第二)、增速連續四年高於全國的省份。

  醫藥服務業進一步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北京大力完善生物技術服務體系,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業態。2013年,醫藥服務業佔全産業比重上升為26.9%,其中,商業服務業營業收入達126.9億元,佔北京醫藥服務業營業收入的42.9%;研發服務營業收入達154億元,佔北京醫藥服務業營業收入的52.1%。在“十二五”規劃重點強調生物服務業的背景下,服務業對於整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為優化調整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結構的重要抓手。2013年,ABO聯盟成員發展至40家,全年總收入突破20億元,同比增長11%,國際服務收入達9億元,同比增長15%,成為帶動首都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

  《中國軟科學》期刊2014年的《生物醫藥産業共性技術服務效率研究》一文指出:“從全國範圍來看,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無論在研發投入階段、還是産出階段服務效率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顯示了較好的發展品質。2012年,北京在研發投入階段的綜合技術效率為0.798,高於全國平均值(0.688),高於江蘇、山東、廣東、上海等醫藥發達省市。北京在研發産出階段的綜合技術效率值為1,高於全國平均值(0.842),且與江蘇、山東、上海等醫藥發達省市並列排名第一。”

  基礎研究支撐未來産業崛起

  近幾年來,北京科學家在單細胞基因測序、幹細胞、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為未來生命科學産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在單細胞基因測序領域,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團隊創造性地發明瞭MALBAC(多次退火環狀迴圈擴增技術)的方法(2012年12月《科學》雜誌),使得單細胞中93%的基因組能夠被測序,特別適用於珍貴的數目少的細胞的基因組分析。2014年9月19日,由北大第三醫院生殖中心喬傑教授團隊、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團隊以及湯富酬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世界首例經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這標誌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在幹細胞領域,北京大學鄧宏魁團隊在糖尿病、肝病領域的治療技術已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是國內進展最迅速的團隊之一。他們的研究改變了以往iPS細胞誘導過程中對外源基因的依賴及基因突變風險,將為後續幹細胞技術的臨床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結構生物學領域,清華大學施一公團隊主要結合X-射線晶體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手段,系統地研究了細胞凋亡的發生和調控機制。他們已與世界頂級的藥物跨國公司開展合作。根據其研究的一項科研專利也已被轉化為治療癌症的新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清華大學顏寧教授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在人類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探索道路上又邁出一步。

  在分子生物學領域,2012年11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開了困擾人類40餘年的B型肝炎病毒受體謎團,為B型肝炎及相關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靶點和新藥開發途徑。2014年,清華大學董晨團隊新發現濾泡輔助性T細胞是B細胞上游的關鍵調控細胞,為狼瘡疾病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新靶點。

  G20工程推動生物醫藥産業升級

  2010年4月23日,北京市政府啟動G20工程。G代表“Great”,寓意規模大、貢獻大的重點企業;“20”則意味著“二八”法則中最核心的“20%”,寓意用80%的資源支援20%的重點企業。通過這一具有特殊含義的工程,北京在全國率先啟動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産業跨越發展工作。

  G20工程一期目標的實現,使得北京生物醫藥産業成為北京新的千億元産業,“企業主體、創新驅動”成績顯著,為産業未來奠定過了堅實基礎。

  通過G20工程的實施,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經濟增長方式有了顯著改善,由資本驅動型向科技驅動型方向轉型,正處於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型期。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的科技轉化效率,位居六大重點産業之首。反映科技進步的常用指標“全要素生産率”在G20工程實施期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原來的9%(2003—2007年間)上升到22.7%(2008—2012年間),增長了2.5倍。生物醫藥産業與汽車製造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和儀器儀錶製造業等全市五大重點製造行業相比,科技成果轉化達到了有效效率(其值為1),位居六大重點産業之首,是北京科技驅動效果較好的高技術産業。

  2013年,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公司就其自主研發兩個抗腫瘤創新品種BGB-283和BGB-290與德國默克雪蘭諾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全球合作開發與銷售協議,預計此項合作將是北京企業迄今與跨國醫藥公司簽訂的合作金額最大的新藥創制協議;G20企業四環制藥研究的鹽酸依格列汀結構新穎,是具有最佳新藥(Best in Class)潛力的DPP-4抑製劑類抗Ⅱ型糖尿病創新藥物,已獲得Ⅰ期臨床試驗批件,目前正在進行Ⅰ期臨床試驗;2014年度北京科技百名領軍人才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月雷帶領公司團隊建成了基因敲除小鼠開發與服務平臺,保證了領先國際7—9個月的小鼠基因敲除速度;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路明帶領團隊成功研製了國內第一個治療帕金森病的植入式腦深部刺激器——腦起搏器……

  北京G20企業還正在向津冀區域佈局,並且走向了美國、加拿大、歐洲和南美等國家和地區。G20工程還吸引了眾多國際巨頭來北京落地,並且在全球招募了36個高水準人才團隊。

  北京市科委等部門推出的“金融激勵試點方案”,實施四年發放貸款近200億,更讓小微企業受益。

  2013年,G20工程二期啟動,在北京乃至全國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下,全年以G20企業為骨幹的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實現地稅稅收、工業增加值均在全市製造業中排名第二,科技轉化效率在全市六大製造業中排名第一,銷售利潤率全國排名第一,新藥臨床批件數全國排名第一。

  在G20工程的引領下,生物醫藥産業已成為北京發展戰略新興産業不可或缺的部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